义马市概貌

发布日期:2017-08-28 11:17     字体:

基本情况

义马市原为渑池县的义马公社,1970年成立义马矿区(县级),归洛阳行署领导。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义马市,由洛阳行署代管。1986年区划调整,由三门峡市代管。

【位置面积】 义马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跨北纬34°42′34°~46′,东经111°50′47″~111°50′49,东距省会郑州183公里,西距三门峡市65公里。市区南、西、北、东北顺次与渑池县的小坡头、张大池、杜村沟、塔尼、张沟、崔门、坻坞、煤窑沟、段村、发科岭、徐庄、义昌、堡后、胡坑、吴庄、陈庄等村相接,东南一角与新安县的铁门和宜阳县的盐镇等村为邻。市区东起黄楝坡,西至塔尼东小河,长14公里,南起新区办事处大岭,北至平顶山,宽9公里,总面积112平方公里。

【建制区划】义马市隋以前属新安县辖区,县城治所在中心市区西南部下石河村一带。新安始置县于秦,历汉、晋、南北朝、隋各代。北魏孝文帝昌三年(527年)置西新安,隋大业元年(605年),以西新安划入渑池县所辖,渑池县治所遂移驻新安故城。大业十二年(616年)渑池县移治大坞城,后新安故城为新安驿。明清时期,渑池全县编为30里,后并为25里。义马市所属村庄,分属东一里(石河、礼召、马岭、裴村一带)、东二里(付村、石门、茂岭一带)、东三里(千秋、三十里铺、河口、梁沟、二仙洼一带)和南二里(义马、常村、程村、霍村、石佛、方沟一带)。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民国20年(1931年)办理自治,划渑池全县为6个区,义马市区各村镇分属于第三区(区政府设笃忠)、第四区(区政府设仁村)。民国25年(1936年)改区设乡镇,渑池县原三、四区合并为新二区(区署设常村),辖有义马市大部分地区。民国31年(1942年)废区设署,渑池全县划为11个乡镇,义马市区各村分属常村乡和千秋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马市分属于渑池第三区(区政府设笃忠)和第四区(区政府设仁村)。1951年,渑池县增设千秋为第七区,辖义马市全部地区。1956年,撤区并乡,义马属渑池县千秋镇,一部分地区(石佛一带)属洪阳中心乡。1958年,实现公社化。1963年,成立千秋人民公社,同年12月,划出义马、常村、三十里铺三个大队成立义马镇。1968年,千秋公社与义马镇合并为义马公社。1970年7月,成立义马矿区,辖有原义马公社的石佛、马庄、南河、常村、河口、苗元、程村、湾子、霍村、义马、千秋、礼召、二十铺、马岭、裴村、郭庄、付村、石门、梁沟、三十里铺等20个大队,分设千秋公社、常村公社和义马镇。

1981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义马矿区设立义马市,由洛阳行署代管,下设两下乡(常村乡、千秋乡)和4个办事处(新义街、朝阳路、常村路、千秋路)。1986年,洛阳行署 撤销,义马市归三门峡市代管。

1982年,经上级批准在千秋乡裴村、马岭建新市区。东起千秋煤矿生活区,西至本市西部边界,北至郑(州)、洛(阳)、三(门峡)高压输电网,南至千秋煤矿压煤线,总占地面积9026平方公里。白龙涧水自北向南穿市区而过,涧水以东为行政区,涧水以西为西工区。1985年4月,市政府机关由东工地搬迁至新市区,市区逐渐形成规模。

1995年千秋乡镇撤乡建镇。

1996年常村乡撤乡建镇。

1998年设立泰山路办事处。

2000年,全市下辖千秋、常村两镇和千秋、朝阳、常村、新义街和泰山路5个街道办事处。

2006年,实行城乡一体化,撤销千秋镇,改为新区办事处;撤销常村镇,改为东区办事处。全市共设7个办事处。

【人口民族】义马市建市时间短,地域范围小,原有本籍人只有3万余人。2006年全市总人口为163万余人,绝大部分为历年来义马煤矿招收的外地职工和义马建市以部,从各地移来的客籍人,有明显的移民城市特点。其中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黎族、纳西族、锡伯族、畲族等。

【地质水文】 义马位于渑池向斜的核部,主要由中生界、新生界地层组成。境内煤炭资源丰富,但水资源贫乏。

煤田地质:煤田地质呈现为一不对称、不完整的近东西向斜构造,煤田大部分处于向斜的北翼。东西向断裂带和向斜:从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层一起卷入于线状褶皱,部分同向斜倒转,形成规模大、挤压强烈,构成背向斜构造。向斜南翼断裂切割,断裂由东向西逐渐增多,东西向构造体系控制了新安、渑池、陕县地区的古生代到中生代的煤系地层,具有陆源屑沉积和滨海陆相交的建造煤源。义马煤田的含煤地层属下侏罗系,由碎屑岩、泥质岩和煤组成的陆相含煤系。按其岩系组合自上而下可分为四段,底砾石岩段:厚度变化大,0~464米,位于该组底部,普遍发为2—3煤的直接底板。下煤段:厚度为0米至6444米,为一套河流,湖滨三角洲相间的泥质沉积物,本段含有3个煤层:2—1煤,2—2煤,2—3煤。2—1煤层全区普遍发育,层位稳定,为义马组主要可采煤层。2—3煤厚0~256米,一般10米左右,2—2煤仅在该煤田西部发现,基本可采,深部三层煤合并为一层。泥岩段:一般厚1913米,为灰黑色泥岩,为煤田主要标志。上段煤遭受剥蚀,保留不全,一般厚1517米,主要有细砂岩,粉沙岩组成,含煤两层(1—1、1—2煤),仅在煤田西部发育,1—1煤厚084~24米,一般厚18米左右,1—2煤厚08~26米,一般厚2米左右。义马煤田属中生代煤田,含煤地层为距今跑18亿年左右的侏罗纪早中期的义马组。义马煤田为褐煤向长焰煤过度煤种,因偏长焰煤,确定为长焰煤。煤为黑色,具沥青质光泽,多为方立节理,呈块状或小块状产出。在空气中风化碎裂成小块,燃点温度268~270℃,堆放极易自燃,一般自燃发火期为一个月。水分610%~826%,灰分1718%~1966%,挥发份374%~434%,胶质层Y值为0,发热量为238百万焦耳,含硫021%~334%,氧化腐殖酸1323%,透光率561%。

 义马市位于义马煤田腹地。煤田东西走向长25公里,倾斜宽3~6公里,含煤面积77平方公里。到2000年底,义马煤田保有储量约9亿吨,可开采储量约5亿吨。义马煤田所产长焰煤适宜发电、造气和民用,为义马市发展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煤化工等燃化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水文地质:地层内断裂构造发育,但含水性不强。含水中层中第三系泥灰岩含水层呈不连续分布,以角度不整合接触方式,覆盖于下伏地层之上。溶洞溶隙相对发育,富水性中等,厚0~508米,第四系沙卵、砾石层孔隙潜水性为弱到中等,其余含水层均富水性较弱。义马市水文地质为简单到中等类型。属新安水文地质单元,岩层富水笥微弱,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

【地形地貌】义马市位居豫西浅山丘陵区,境内起伏不平,沟壑纵横。随着山脉河流走向,地形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属秦岭余脉崤山延伸地带。市区南北有东西走向的两条山脉,北部为韶山支脉的雁眉山、南屏山,穿市区北部边境而过,最高处海拔739米;向南呈缓坡形降低,浅山丘陵区岩层外露,多为荒山,坡地耕种区土地比较瘠薄。南部土地肥美,自涧河谷地向南陡然升高,为自渑池县峨眉山入境的南郊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为蒿梨山、仙崖、香山、飞凤山、钟灵山。由于长期采矿,地面多有塌陷,呈明显的人工地貌特征。

南部煤矿分布稠密,主要人工地貌有:

东山:为北露天煤矿排土场,西起陈家洼,东至渑池县洪阳乡胡坑村的南应峪,已形成一座平顶山丘,东西长10余公里,南北宽2公里,高出南北地面数十米,最高处海拔485米,且在继续加高。因位于义马东部,故称东山。面积约14平方公里。

千秋煤矿矸石山:千秋矿矸石山为千秋煤矿矸石堆积而成,位于千秋村东北部,占地50余亩,高近百米,拔地而起,形成一座人工山。是制造水泥的辅料,每年输出量很大。

南露天渣堆:位于火车站南,涧河滩上,河水沿北侧流过,东西长约1公里,系南露天煤矿翻挖河底煤排渣堆积而成,已建成常村矿居民区。

北露天矿坑:位于义马村北,原为缓坡土岭。开矿后成为一个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1公里,深数十米的大矿坑。    塌陷区:千秋村西北部,原为平地,因千秋矿常年采煤形成低洼塌陷区。义马村南香山、行山崖,因古今开矿,致使山岩龟裂、陷落,形成山坡塌陷区。

河流:义马市的地表水主要为河流、矿井(坑)排水和降雨。全市历年统计结果表明,年平均径流深150毫米,年径流总量1510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1510万立方米。可利用量8687万立方米。引用客水32148万立方米。区外引水2842万立方米。

河流主要有:涧河。涧河为过境河,源出陕县马头山,称谷水,至渑池城西与渑水汇合,称渑水,至洞耳入义马境,至峪口东与北来之白龙涧水汇合后称涧河。经千秋镇、常村镇,由黄楝坡出义马,复入渑境。境内总长19公里,坡降314%,河床平均宽度96米,最大水域宽度200米,境内流域面积81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2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1982年8月上旬)710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71立方米/秒。90年代后,常断流。

白龙涧水。下段俗名石河,为义马市境内涧河最大支流,发源于渑池县广阳山,自石门村北石嘴入义马市境,进入较平坦的平川,纵贯市域西部千秋镇的大部分行政村,至石河铁路桥南,峪口村东与西来之渑水相会东流。境内长88公里,坡降37%,河床平均宽度120米,最大水域宽度259米,流域面积22平方公。70年代以后,上游水源逐渐枯竭,变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水,一遇山流暴发,河水猛起急落,乱石泥沙淤积严重,河床增高,致使河水左右滚动,向两岸冲刷,毁村吞田,殃害于民。

峪口小河。源出渑池杜村沟一带,由5条沟溪汇集,形成一条小河,北流入涧河。境内长15公里,平时日流量为2192立方米。

晋水(燕沟水)。发源于东韩沟的青龙山南麓,由6条沟溪先后汇合至河口归成一股,形成一条蜿蜒的小河,上游南流,经过燕沟桥南,因受中部分水岭的阻挡,急转弯东流,至张家河,入渑境。中游俗称南河,上中游计长113公里,流域面积192平方公里。日流量为2597立方米。

涧北河谷:道沟泉源出渑池横山寺西谷,东南流经刘沟入境,顺渑、义边界南流,至塔尼村东洞耳入涧河。上游分别称干涧、南泉沟,中游称张沟,下游称道沟泉。境内长73公里,旱时无水。千秋东小河。源出梁沟后沟,长7公里,沿途流经梁沟、董沟两座小水库和4个水塘,穿过铁路桥又东南流入涧河。该河上游称梁沟,中游分别称茹沟、董沟,下游称千秋东小河。千秋矿开采后,下游断流。雍谷水俗称苗元沟,源出郭家北沟,先南流至头峪沟,又东南流入涧河。长64公里,上、中游深谷段,建库塘5座。

矿(坑)井排水:千秋矿井年涌水量215472万立方米,为第二含水层通过顶板塌陷补给、涧河补给、涧北山丘倾向及涧水洪积扇中地下水补给。跃进矿井年涌水量148263万立方米,为涧河补给。第一含水层,通过顶板塌陷与老空补给,其次是涧河川地下水及涧南丘陵区的倾向补给。常村矿井年涌水量608762万立方米。北露天矿坑涌水量甚小,高置3台排水泵,主要是排雨季矿坑积存的雨水及地表汇水。矿井(坑)年总排水量102791万立方米,可利用水63573万立方米。

【气候】义马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2524小时,历年日照率平均值为51%,太阳总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11861千卡。年平均气温124℃,历年最热3个月,平均气温:6月244℃,7月255℃,8月241℃。历年最冷3个月,平均气温:12月-02℃,1月-21℃,2月-04℃。秋冬季多西北风,春夏季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3米/秒,瞬时极大风速为20米/秒(西北风)。    降水:降水量年份分配不均匀,各月份的分配也不均匀,雨情变化较大。12月至翌年2月,气温低,湿度小,月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占全年的35%,以降雪为主,范围比较普遍。一次降水气候形成,持续3~5日,也有多达十数日之久,少则一日即晴,日降水量多在1毫米以下。3月至6月,冷温气流交替出现,气温呈波状逐渐升高,湿度也逐渐增大,降水量递增,雨粒微小,降势较柔,范围也较普遍;后时段降雨一般雨点较大,降势较猛,有时形成雨雹交加,雨过天晴,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几分钟到半小时,范围小,多带条状。7月份气温达到高峰,湿度也最高,月降水量占全年的243%,形成降雨气候,影响范围一般较大,持续时间3~5天,呈阵雨降落,雨势暴烈,常有雷电狂风伴随,一般不超过1小时,暴雨中心不固定,次数不一,各地降水量差异悬殊。9月至10月,气温下降,多出现阴雨连绵的沉闷天气,一般无风,三五昼夜滴沥不断,也有长达月余,范围较大。10月至11月,西北冷空气时常入侵,气温剧降,月降雨量骤减。年平均降水量为6669毫米,年差极大,最多年份为10136毫米,最少年份为4561毫米。最长连续降水日为79天,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为2145毫米;无霜期为118~276天,初霜期在10月下旬,历年平均降雪日数为156天,最多降雪天数为33天,最少降雪天数为零,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冰冻期为12天到次年2月,最大冻土厚度34厘米。由于大陆性气候所致,天气变化无常,干旱较多,十年八遇。其中大旱为六年一遇;中旱为三年一遇;小旱三、四年一遇。

大风是义马气象灾害之一。统计的801次大风中,有631次风力有8级以上(17米/秒),占79%。风力一般可达9~10级,最大可达11级,这种阵风虽较少,持续时间较短,但危害很大。冬季风力大,时间长,乱跑表土,导致麦苗死亡;春季主要危害果树和小麦;夏季大风常伴大雨和暴雨,严重危害秋作物。其他如干热风、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也多有出现。

【动物资源】动物中,家畜家禽有牛、马、骡、驴、猪、羊、狗、兔、鸡、鸭、鹅、蜂等;野生动物有草兔、黄鼬、狐狸、田鼠、鱼、鳖、蛇、蟹等。鸟类主要有喜鹊、乌鸦、麻雀、黄莺、鸽等。还有猫头膺、青蛙等农作物害虫的天敌动物。

【植物资源】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红薯、谷子、豆类等1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烟草、西瓜、甜瓜等。蔬菜以萝卜、白菜、葱、韭菜、大蒜、菠菜为主。其次为马铃薯、茄子、番茄、辣椒、芹菜、黄瓜、南瓜、四季豆等近百种。

主要用材树有刺槐、泡桐、杨、柳、椿、柏、榆、楝等百余种。经济树种有柿子、苹果树、桃树、枣树、核桃树、红果树、葡萄树等10种。

野生药物有柴胡、黄芩、血参、桔梗、生地、地丁、茜草、何首乌、杏仁、桃仁、半夏、杜仲等10多种。人工栽培药物有丹皮、芍药、苏子等10多种。

义马古植物群:60年代初,义马北露天煤矿开采以后,所挖的煤矸石块上,有明显的树叶状分布,形象逼真。80年代初,义煤集团、江苏煤田地质勘探四队、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在本系统采集化石。经古生物学家鉴定,为古代银杏树化石。1995年,中国科学院的考古专家专程到义马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到70余种古植物化石。1995年,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单位专家专程到义马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到70余种古植物化石,其中完整的银杏叶等化石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此后我国的科学家围绕义马银杏的起源、演化等问题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8篇,其中6篇在国际学术会上宣读。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已经被确认为义马古植物群,其中采集的完整的银杏化石被正式定名为义马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种群。其中义马银杏、银杏化石果、义马锥叶蕨均为世界首次发现。有关认为银杏的研究成果也广泛引用到国内外最新的古植物学教科书上,在考古史书和专著中,被认为是研究银杏类植物的里程碑。银杏又被称白果、公孙树,属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特别晚侏罗纪和白垩纪最繁荣,到了新生代,大部分银杏类植物已灭绝。当今世界上仅有一属一种,只有中国和日本有少量野生植株生长。关于银杏类植物的起源、演化、分布和大面积灭绝的原因等问题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课题。到义马考察的中外科学家都认为义马煤田的“侏罗纪义马植物群”十分珍贵,化石类型丰富,地层层序完整,其中尤以“银杏”为最珍贵。义马银杏化石的发现,引起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国际古植物学术界产生巨大的影响。1995年和2000年,两次国际古植物会议都把“义马银杏”图案作为会徽。

【风景名胜】义马市位于三门峡市东部,与毗邻的新安县千唐志斋和渑池县的仰韶文化遗址共同构成了三门峡黄河游东西一线。主要景点有鸿庆寺石窟、秦新安故城、楚坑、慈禧行宫、清风山自然风景区等。

鸿庆寺:鸿庆寺石窟,位于石佛村。石窟背依白鹿山,南临涧河水,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鸿庆寺原名“三圣庙”,唐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巡幸该寺,改名为“鸿庆寺”。历经沿革,寺院建筑已不复存在。尚存洞窟5个,有佛龛46个,大小造像120余尊,浮雕佛传故事4幅。在河南省其规模仅次于龙门、巩义石窟。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雕佛传故事4幅。在河南省其规模仅次于龙门、巩义石窟。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石窟布局紧凑,规制严整,窟内浮雕技法娴熟,是中原地区中小型石窟的典范。其中的“降魔变” 浮雕是国内发现同类作品中最大的一幅,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罗哲文等许多国家文物专家对石窟给予高度评价,赞誉其是“中州文明、华夏之光,石刻精华、文物珍宝”。2000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景区已被省计委列入旅游项目库。

秦新安故城遗址:秦新安故城遗址位于二十里铺村下石河一带。据文献记载,该城存在于秦、汉,始建时间可上溯至战国。北魏新安县城东移,改为新安驿,是中原通往大西北的交通要道,历为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军事重镇之一。遗址内文化层随处可见。1998年,经市文物勘探队实地钻探,找到了故城遗址城墙基夯土层,划定了城区范围。故城总面积30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南北较长,东西较窄,东部边缘已被涧水吞淹,西至二十里铺村西组,北至护城河,南至陇海铁路。2000年,申批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坑遗址:楚坑遗址位于二十里铺村西李杏湾村,俗称万人坑。公元前206年,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一事就发生在此处。《史记·项羽本纪》中“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万于新安城南”即其地。遗址略呈坑形,占地七八十亩,南临涧河,北依土岭,东西为平地,坑北沿有李杏湾村,右有白龙庙一座。据渑池县旧志记载:该庙始建于明武德年间,庙前古槐,石碑,旧有“一步两棵槐,三步四通碑”之说,庙西有八角青石井一眼,俗称八角琉璃井。1913年,陇海铁路穿坑面过,原貌已不复存在。

慈禧行宫:慈禧行宫位于二十里铺下石河村,据《渑池县志》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携部分大臣在重兵护卫下逃往西安。次年从西安返回北京,东出潼关,路经此地修建。行宫为前院后宫,建筑宏伟,2000年遭遇火焚。后宫原有上房9间,东西各有厢房两间,皆出前檐。前后院中间有影壁墙,两侧各有月亮门一个。据老人口传,后宫为慈禧和光绪帝所住,前院为内侍近臣所居。行宫两侧均为臣僚所住的深宅大院。据史书记载,当年慈禧太后只在此吃一顿午饭后小憩,下午即离此地东行,晚上住铁门行宫。

清风山自然景区:清风山位于河口村北,东西走向,绵延60余里。景区南至常窑水库,北与渑池仁村接壤,东临二仙凹,西以千秋梁沟村为界,面积20平方公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2012年,义马市深入贯彻“四大一高”战略,以“求转、求进、求实”为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奋斗目标,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乡建设、民生改善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圆满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79.92亿元,同比增长10%;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5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0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8亿元,同比增长2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万元,涉农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9910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3.5%。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转型发展】组织实施重点项目87个,总投资234.34亿元;截至11月底,4个省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20.16亿元,占年计划的168%;22个三门峡市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46.03亿元,占年计划的147%。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甲醇蛋白、陶瓷隔膜等产品处于全国或全世界领先地位。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各项建设均位居全省前列,被评为全省10个先进产业集聚区之一。骨干产业循环链更加完善,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荣获“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城市”。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动开放发展】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成功引进上海绿地、南车集团等大企业、大财团,在义马市投资兴业的世界500强企业2家、全国500强企业4家;组织专业招商,促成绿城北华物流、天然植物提取项目落地。积极参与各种商业节会,全年共签约各类项目17个,总投资额达194.8亿元,直接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21.32亿元;加强了与友好城市的交流沟通,组织领导干部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

【以城乡建设为抓手推进统筹发展】全年共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1项,总投资达16.6亿元,改造提升了朝阳路、人民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美化亮化了石河两岸。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森林覆盖率达37%。加快推进“四城联创”,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年活动;集中居住区建设进展顺利,8个社区达到入住条件,建成区入住率高达52%。

【以民生改善为抓手推进和谐发展】全市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达6.32亿元,占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1.2%。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医疗救助标准全三门峡市最高,职工社会养老保险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新增就业岗位505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共投入2.7亿元,彻底无害化处置了境内所有历史遗留铬渣。创新了“四位一体(市、办事处、居委会、社区)”的社会管理格局和“企地共建”的互惠协作机制;扎实做好 “十八大”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没有出现来自义马的干扰。

【党组织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万名干部进农家”、“基层组织建设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不断加强,被省委评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市”。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