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信访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4年,市信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信访工作,全面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不断夯实信访法治化根基,持续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学习引领。充分利用“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国家基本法律、党内法规制度、地方性法律法规等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推动支部会“第一议题”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强化理论学习,增强信访干部对党和国家的创新理论的认知。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法守法、学规守规,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确保法规执行走深走实,增强依法依规开展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让党纪学习教育常态推动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组织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4次,学习典型案例7次,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参观廉政教育基地1次,廉政谈心谈话64人次,增强廉政意识和风险意识。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研究“三重一大”事项43件,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排查6个领域,4个纠风治乱方面额外问题,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线索139个,移交问题线索11个,切实履行信访工作职责。
(三)重视法治宣传教育。重视习近平法治思想、法律法规的推广宣传,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电子屏、现场横幅、宣传页等多种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国家基本法律、《信访工作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领导干部向人民群众现场释法讲法,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积极营造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四)规范信访流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根据《信访工作条例》和国家、省、三门峡市上级部门信访法治化相关指示要求,严格落实“五化”、“四到位”,在全市逐级推广使用信访法治化工作指南和“路线图”,规范信访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搭建矛盾多元化解平台,协调、整合多方力量处理信访问题,持续推动信访法治化向纵深发展。
(五)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一是2024年,全市发生赴京访23批28人次,省访31批42人次,三门峡访6批7人次,人民来访服务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596批1724人次,市委市政府共接待来访群众204批805人次,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5周年庆祝活动等重要时期信访安全保障任务;二是受理办理依法规范,全网登记信访总量547件,其中国家局登记205件,省局登记51件,三门峡市局登记9件,义马市本级登记282件,均按程序受理交办、推动办理;三是全市信访部门及时受理率、有权处理机关单位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为100%;全网登记信访事项一次性化解91.74%,高于三门峡市平均值3.91个百分点;国家局登记应办理而不办理占比16.05%;国家信访局督办信访案件按期汇报率88.24%,低于三门峡市平均值1.86个百分点;汇报后息诉率64.71%,高于三门峡市平均值7.42个百分点;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达成调解协议数量123件,占比39.68%;导入复查数量8起,复查数量占不服处理意见数量的100%;导入其他法定途径办理5起;四是专项活动有序开展,中联办督办受理办理不规范信访事项9起,已全部上报化解,上报率100%。省联席办交办重点领域突出问题13起,已全部上报化解,化解率100%。三门峡联席办交办突出信访问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事项9起,已上报认定化解8件,化解率88.89%;我市自筛信访事项39起,已化解37起,化解率94.87%。京省越级访治理交办重点案件2起、重点人员9名,已化解案件1件,人员稳定可控。市县党政领导包案化解疑难信访案件18起,已全部上报办结。
二、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信访群众以访施压情况依然存在。京省访未得到有效遏制。2024年我市赴京到省访仍然处于高发态势,个别责任单位工作导向存在偏差,对赴京到省来访重视程度不够,对待群众反映诉求应付了事,依法依规解决群众诉求能力不足,导致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加重了上行风险。同时个别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信访不信法”、“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以访施压情况依然存在,如人社局马某梅、商务局马某昌、公安局武某花等人。
(二)信访工作法治化存在欠缺。随着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全面推开,各部门业务工作规范化有了进一步提升,但仍存在不足。预防法治化不够有力,个别部门矛盾纠纷排查不深入、不彻底,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尖锐性、严峻性,特别是对社会上、网络上出现的群众呼声、热点问题,缺少综合分析、细致研判,导致个别风险隐患没有被及时发现。受理法治化不够严格,对群众初次走访不登记、不办理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对待群众上访时态度不够热情、工作不够积极、解决问题的力度不够大,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办理法治化不够规范,在解决问题上存在一次性化解率低、以程序性处理代替实体性化解、“案结事不了”等问题,特别是重点领域源头治理案件回流率高,存在一边上报、一边回流现象。
(三)信访干部法治能力有待提升。面对信访工作法治化信形势、新要求,个别基层信访干部责任意识不够强,在专业业务能力、专业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方面存在欠缺,缺乏系统完备的信访专业知识储备,处理群众问题时,引用政策不恰当,依法依规解决群众诉求能力不足,导致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化解,工作上容易造成被动。
三、2025年工作安排
(一)坚持源头治理,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一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完善多渠道收集社情民意、常态化排查矛盾纠纷机制,准确掌握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做到应排尽排、应化尽化;二是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常态长效,在抓好集中交办问题化解工作、防止反复和“回流”的同时,更要聚焦新产生的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定期排查、集中交办、督查问效,确保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随有随消、动态化解;三是压实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各方责任,提高化解质效。要求相关责任单位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聚焦重点领域、热点问题,努力把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二)坚持法治引领,强化京省走访治理。一是督促协调责任单位加大重点人员管理,逐人制定化解稳控措施,压实稳控责任,明确“四定四包”台账,建立完善“四大员”机制、日常性排查化解机制,加强京省访的预警研判,及时掌握人员动向,确保重点人员稳控到位,避免发生人员上行;二是加强协调配合,掌握工作主动权,对已发生越级走访人员,进一步强化京(省)地联动、公检法配合,统筹调集力量,有效开展劝返,严防在京(省)滞留、回流;三是加强法治引领,持续推进普法宣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信访法治化“三进”活动,提高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
(三)贯彻落实条例,深化信访工作法治化。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广泛开展多形式、接地气的宣传活动,通过教育培训、释法宣讲等方式,引导责任单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二是持续围绕信访工作法治化“五化、四到位”要求,推动受理部门负责程序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解决,以法定程序的“路线图”实现信访问题的实体解决;三是落实党委政府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情况、研究重大问题,全面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落实、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协调、信访部门推动、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加强法治培训,提升干部法治能力。一是定期组织召开信访法治化业务培训,加强对各部门信访骨干的培训,持续更新知识结构,弥补能力短板,强化信访工作人员的信访专业知识、业务处理能力;二是积极推进《信访工作条例》、信访法治化建设教育培训进党校,将信访工作纳入党性教育培训内容,坚持底线、法治思维,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的能力。
义马市信访局
2025年1月14日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