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马市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县市”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2-10-28 09:30     字体:

1.jpg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按照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 实施的总体思路,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宗旨,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 现代化建设为抓手,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 义务教育投入机制为保障。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不断提升全市义务教育整体办 学水平,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更好地适应 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优先保障 切实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 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发展。 

(二)坚持政府主责 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主体责任,补齐短板、兜住底线,着 力提升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和困难群体教育水平。 

(三)坚持内涵发展 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改进育人方式,发展素质教育,整体提高全市义务教育质量。 

(四)坚持改革创新 巩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鼓励大胆探索实践, 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 制度障碍,全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三、创建目标 

巩固我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加大力度依法保障教 育资金优先投入,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加强师 资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内涵提升,优化结构,强化特色,补 齐短板,缩小差距,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力争到2025年年底 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 和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全部达到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 估标准,并顺利通过三门峡市、河南省评估和国家评估验收。 

四、规划步骤 

(一)第一阶段(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制定方案,安排部署。 

启动义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县市”创建工作, 认真学习国家、省、三门峡市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文件 精神,对照相关标准及要求,调查摸清发展现状,确定创建规划 和达标举措。印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 在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县市”工作的职责。

(二)第二阶段(2022年9月至2024年12月):集中攻坚,补齐短板。 

各学校按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逐项对标,从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落实优质均衡各项指标。 

2022 年 9月-2022 年12月,各学校要摸清本校优质均衡各项指标底数,采用实地查看和收集资料的方式,找出存在薄弱环 节和对标存在的差距。 

2023 年1月-2024年9月,各学校要认真对照标准逐项开展 整改,通过查缺补漏,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整改到位。 

2024 年10 月-2024 年12月,梳理指标内容,进行归档管理, 做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提升工作。 

1.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基本完成资源配置中的7项指标。 

(1)落实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 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2)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 达到1人以上。 

(3)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 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4)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 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5)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 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 上、2500元以上。 

(7)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 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 

以上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 均小于或等于0.45。 

2.加大政府保障力度,完成政府保障程度中的15项指标。 

(1)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 定要求;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 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2)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1 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 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3)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9年一贯制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4)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5)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 

(6)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7)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8)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9)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10)全市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 师总数的10%。 

(11)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12)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13)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 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14)全市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 农村初中倾斜。 

(15)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市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 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3.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完成教育质量评估中的9项指标。 

(1)落实全市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2)全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3)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4)全市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 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5)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 

(6)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 

(7)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 

(8)无过重课业负担。 

(9)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4.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5.杜绝一票否决项。即杜绝以考试方式招生;违规择校行为; 设置重点学校或重点班;“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教育 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弄虚作假行为。 

(三)第三阶段(2025年):完成提升,通过验收。

 1.组织专项督导。组织人员对本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进行全覆盖督查,攻坚克难,查漏补缺。 

2.总结发展成果。以材料汇编、专题片等形式,呈现一校一品和县域优质均衡发展成果。 

3.迎接评估验收。按时申报,并争取顺利通过三门峡市、河 南省、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五、具体措施 

(一)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 

1.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以学校布局规划调整 为重点,着力解决乡村弱、市区挤问题,科学制定县域标准化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倾斜 机制。实施市高中西校区改扩建项目,全面推进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教学;购买英山外语学校小学部,办成容纳1080名学生的公办银杏小学,解决我市银杏路以北长期没有公办学校的问题, 使民办义务阶段在校生控制在5%以下;改扩建实验中学,将第四小学并入实验中学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实行半寄宿制管理, 规划容纳800-1200名中小学生,化解市区小学“入学难”压力。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 规划局、住建局、相关街道办事处) 

(二)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2.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对标周边县市教育办学条件,按照“新建学校高标准、现有学校补短板”的思路,推进标 准化学校建设,对全市各类学校对照《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 条件基本标准》进行提档升级,保证适度规模、标准班额办学, 各功能室、教学设备设施达到省一类标准。办好跃进小学(特殊 教育学校),加强随班就读专用资源教室建设。积极引导民办学 校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发改 委、财政局、各街道办事处) 

3.着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以实施5G智慧校园项目 为统揽,建设集智慧教育、智慧安防、录播互动、资源共享一体 化的信息中心和以学校疾病防控为主体的教育健康信息平台;在全市各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双重预防体系、校园安 全智能化和校园网全覆盖建设。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广”的 原则,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市各学校实现智 慧教育和交互式智慧课堂人人通全覆盖。逐步建立教师研修信息 化平台,实现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习题资料等教育资源互通共享。(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公安局、 财政局、卫健委) 

4.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 标准(2022版)》,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前瞻 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建设。深化课改研究,加强课改培训指导, 完善课改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 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经验交流、名师巡讲等活动推广课改先 进经验,提升课改实施水平,促进义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5.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聚焦课堂教学、教学管理、课程品牌建设,探索符合我市特点的教育新模式,培育1-2个普通高中省、 三门峡市级示范性学科。深化教学研究,完善教研员示范课制度, 按学段配齐配强专兼职教研员。加强教研区域合作,保障教研经费,提升三门峡东部教研协作区建设水平和地市联考水平,强化结果分析运用和开展研究,增强教学的指导性。加快“大校本+ 大学区”建设,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课题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三)着力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素质 

6.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引导教师争 做“四有”好教师。强化师德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 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 单,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定 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构建预防、监督和查处机制,做到治理工作 制度化、常态化。(责任单位:市教体局、财政局、人社局) 

7.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系统制定班主任、教师队伍三年培训 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统筹规划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加大名师、 名班主任培养对象、思想政治课教师、教研员培训,加大“名师 工作室”建设,扩大“名师工作室”在全市学科和学校的覆盖面; 开展师徒结对,实施“青蓝工程”,提升教师业务能力。(责任 单位:市教体局、人社局) 

8.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县管校聘” 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建立教体局、编办、财 政局、人社局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教体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报编办和财政局备案。通 过统筹调剂教职工编制、清理回收编制等方式,全力做好义务教 育学校编制刚性保障。全面开展5年一周期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 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不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个定期注册周期内连续2年以上(含2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 解除聘用合同,终止人事关系。(责任单位:市教体局、编办、 财政局、人社局) 

9.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实施校长聘任制,实行校长任期目标 责任制,每期三至五年,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名校 长培养工程,加大校长后备干部培养,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育 管理干部梯队。(责任单位:市教体局、财政局) 10.健全完善教师绩效激励机制。依法依规落实教师工资待 遇政策,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建立学校班级管理团队激励机制标准的增长机制, 适当增加偏远、乡村教师激励政策资金,并重点向农村、偏远学校倾斜。进一步完善绩效奖励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加大对教学、教研、教育管理、优秀教师、名师工作室和“三 名”(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培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先进 集体和个人的奖励,激发教学内生动力。(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财政局、人社局) 

(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拓展社会实践基地,提 升校外教育基地的功能和质量,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能力。加强 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工作,加强国防教育、科技教育、环保教 育等各类专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责任单位:市教 体局、文明办、生态环境局、团市委) 

12.建立健全育人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一 体化德育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中小学生思想 教育提升工程,强化意识形态教育,优化研学旅行、拓展实践活 动,加强心理、生命科学和劳动实践教育。做好《家庭教育促进 法》的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 同育人机制。(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文明办、民政局、团市委、妇联、残联、相关街道办事处) 

13.加强体育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按照要求开齐上好音乐、 体育、美术等课程,配备满足课程实施需求的师资、场馆等教育 资源。创新课外体育活动载体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 体育活动和竞赛,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定期开展学生 体质健康测试和艺术素养测评,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校园艺术节。 健全体育、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开展体育、艺术类特色学校创 建,力争每所学校都有一个以上的特色项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课教师配备,落实省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特殊群体学生开展筛查和诊断,及早做好心理 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工作。(责任单位:市教体局、人社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14.打造特色校园,提升校园文化育人价值。进一步加强校 园文化建设,切实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做到一校一品。落实全市各类文化、科技场馆、 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的要求,充分发挥公共 场馆育人作用。(责任单位:市教体局、文明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科协) 

(五)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公平 

15.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科学划定学校招生服务区, 保证服务区生源和学校招生规模基本适应。公办学校坚持免试免 费就近入学。招生服务区的划分和调整要按照依法治理的思路和 办法,邀请相关单位和家长代表充分参与,增强划片工作的认可 度和公信力。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 相关的统一知识性考试,不得将竞赛成绩、获奖情况或者考级证 书作为入学条件和编班依据,不得举办相关培训班或与社会其他 教育机构合作选拔生源。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不得举办各 种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强化班、实验班等。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和均衡编班专项督导,对违规学校进行通报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16.解决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对照省定办学标准,实施消除 大规模学校、大班额计划,建立消除大规模学校、大班额工作台 账,通过扩大增量、用好存量、合理分流等措施加快消除现有大 规模学校、大班额问题。2022年,全面落实小学班额严格控制 在45人以内、初中班额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加强义务教育学校 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师生比标准和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求配备教师。 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对办学规模、班额超标严重的学校责令其限期 整改,及时向社会公开督导结果,限制班额超标学校招生人数。(责任单位:市教体局、编办、财政局、人社局) 

17.推进城乡教育集团化发展。改进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推行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学区化管理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进程。 探索组建“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城校+农校”的紧密型 一体化教育集团,通过管理重构、资源重组、干部教师流动、考 核奖惩等“一体化”办学方式,在文化塑造、品牌创建、队伍建 设、管理创新、质量提升等方面整体推进。深化城乡学校联盟, 健全完善联盟学校之间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研训一 体、质量共进、文化共建、课题合作、捆绑考核运行机制。加强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开展自我评价,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教 育评价,定期发布监测评估报告。(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18.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抓好“五项管理”任务,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注重因材施教。规范学生作业和教辅材料, 科学确定作业形式与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规范考试 和招生管理,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规范教育评价,不单纯以学生 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定期开展学生 课业负担专项督导。(责任单位:市教体局) 

19.切实加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 府责任,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 总体规划,简化优化入学流程,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 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为主、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 “两为主”原则,把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作为履行 政府管理服务责任、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将随迁子女全部 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切实维护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保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与本地户籍学生同等待遇。(责任单 位:市教体局、公安局、财政局) 

20.关爱留守儿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详实完备的留 守儿童信息台账,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建立全市留守儿童 信息库,加强关爱保护工作。学校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 沟通交流,提供电话、视频通话等工具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采取多种措施,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 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责任 单位:市教体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妇联) 

21.提高特殊教育服务水平。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发挥义马 市特殊教育学校职能,整合多方资源,配备康复专业人员,指导 特殊学生的教育、康复和管理工作。实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全 面推行专业的个别化教育,提升医教结合保障水平。加强随班就 读、送教上门专用资源教室建设,将融合教育纳入普通中小学校 的质量管理范畴。保证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财政局、残联) 

(六)完善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保障措施 22.依法落实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 制,持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完善 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经费投入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 倾斜,使乡镇学校经费投入增幅总体高于城区学校经费投入增幅。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财政局) 

23.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充分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完 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进一步扩大学校在教育教 学、选人用人、考核评价、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等方面自主权。 鼓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实践探索, 在教材选择、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办出自 — 16 — 身特色。(责任单位:市教体局、财政局、人社局) 

24.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及周边综合治理。建立校园安全管理 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提升安防建设水平,健全警校合作、信息联动、全市中小学一键报警机制,进出 口道路警示标志、视频监控等安全设施设备实现全覆盖,完善人 防、物防、技防措施。加强对校园安全管理的日常督查和专项检 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影响校园安全的各种隐患。严格落实学校安 全稳定责任制,加强学校交通、食品、卫生、消防、防溺水、防 诈骗、疫情防控、集体活动、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健全相应的报告和应急处置机制,积极有效应对学校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推进“三零”平安校园创建,加大 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平安和谐的教育环境。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公安局、城管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 市场监管局、消防救援大队、各街道办事处)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政府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 战略地位,定期研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在制定城镇发 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时,要优先考虑教育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市政府成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县市”创建工作领导小 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体局,由教体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创建工作的安排和落实。 领导小组设立材料组、综合组、督查组、财务组、设施配备组、 宣传报道组六个工作小组,明确各工作小组牵头单位、成员单位 和负责人,落实工作任务,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 工作格局。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推进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对创建 工作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健全机制,部门联动。各职能部门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定期召开 职能部门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市”工作推进会议,了解创建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定期向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常务 会议汇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1.材料组。由市委办、政府办、教体局和各街道办事处组成, 牵头单位为教体局,教体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起草相关文件 及材料,收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过程中的讲话、总结、 汇报等材料,汇编成册。 

2.综合组。由市委办、政府办、教体局、编办、发改委、人 社局、公安局、司法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各街道办 事处组成,牵头单位为教体局,教体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综 合协调各部门及各工作小组工作,总结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

3.督查组。由市政府督查室、公安局、司法局、教体局、市 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等部门组成,牵头单位为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主任任组长。督查指导“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 市”创建方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向领导小组 汇报实施进程。

4.财务组。由财政局、教体局、税务局、审计局和各街道办 事处组成,牵头单位为财政局,财政局局长任组长。主要负责公 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为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提供资金 保障,安排好专项资金,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 使用效益。 

5.设施配备组。由教体局、财政局、审计局、采购办组成, 牵头单位为财政局,财政局局长任组长。按照国家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内容与标准要求,为各学校增配仪器、器材、 图书等设施设备,按时完成预算、招标、采购、安装任务。 

6.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政府办、网信办、教体局、融媒 体中心组成,牵头单位为宣传部,由一名副部长任组长。做好义 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制作展板、简报及专题片,宣 传、报道实施过程中的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各街道办事处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也要从实际出发,成立相 应的机构,制定本部门、本学校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 计划,实行领导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责任追究制 度,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力度到位、责任措施到位。

(三)加大投入,保障经费。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保证推 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经费需求。依法落实国家关于教育经 费“三个增长”规定。足额征收和依法管理使用教育费附加,做 到专款专用,保证主要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各种建 设项目和专项经费,加大对薄弱学校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不断提 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落实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公用 经费基准定额。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实现与当地 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四)强化督导,落实责任。建立工作台账,纳入双月点评, 健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把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市纳入年度教育督导考核,督导结果作为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依 据,督促各部门落实责任,完善学校督导评估制度,开展过程督 导和专项督导,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市创建工作扎实推 进,高效落实。 

(五)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工作宣传、发动,围绕义 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市创建工作推进中的热点、难点、关注点 及时开展政策解读、宣传,争取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积 极支持;邀请专家进行教育资政,积极发挥社会教育智囊团作用;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及时听取社会各界创建工作建议,形成 工作合力。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宣传创建成果,展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市创建工作带来的教育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 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县市创建工作有序实施和各项目标任 务的顺利完成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