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5日在市八届人大七次会议上
市长 张保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两大目标,组织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求实求效,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顺利完成了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呈现出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预计到2010年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2005年底的基础上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由40.5亿元增加到120亿元,净增79.5亿元,是“十五”末的2.54倍,年均增长1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5亿元增加到6.08亿元,净增4.03亿元,是“十五”末的2.97倍,年均增长24.3%;五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年均增长21.7%,是“十五”时期的4.45倍。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储蓄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区域经济综合实力跨入全省前五位,被评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
二是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建成了开祥化工、铬渣综合利用电厂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建设1000万标方煤制气、30万吨醋酸、3000万套锂离子电芯等重点工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38个增加到87个。能源、煤化工等主导产业和铬盐、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接续产业不断壮大,预计2010年原煤产量达3200万吨,煤化工产品产能达100万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5亿元,是“十五”末的2.84倍,年均增长23.1%。煤化工产业集聚区整体进度走在了全省前列,被确定为全省首批25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规划建设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9%。服务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67.38亿元,比“十五”时期净增34.6亿元,年均增长12.2%。完善了六大循环经济体系(固体废弃物利用体系、中水回用体系、清洁生产体系、大气治理体系、生态修复体系、环境监测体系),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9%,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633吨和9043吨。
三是城乡一体化扎实推进。围绕建设三门峡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按照“一主一副”(一主为中心城区,一副为东部城区)组团格局,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14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五年来,先后投资30余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150余项,修建了快速通道一期、银杏路、滨河北路等15条城市主干道,建成了食品大厦、房产大厦、银杏大厦等一批高层建筑,建设了美景瑞园、银杏国际花园、国际观澜城等一批高档住宅小区,新建了银杏公园、滨河花园、生态体育公园等公园游园,集中供气率、供热率分别达到75%和80%,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7万亩,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宜居度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完成了“村改居”和户籍制度改革,出台了“一全免两补贴”等优惠政策,开工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15个。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柏油路和户户通有线电视工程,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涉农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四是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出台了招商引资“一个意见两个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义马市鼓励投资暂行办法》、《义马市招商引资奖惩暂行办法》),加强了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力推进专业招商和全民招商,外向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积极参与、成功举办了国(境)内外一系列大型项目推介会和经贸洽谈会,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先后引进了武汉凯迪、东方希望、美国SES等一批大企业大财团,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北京机械自动化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山东省章丘市缔结为友好城市。累计引进签约项目75个,落地实施46个,其中利用外资13148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3.5倍;新增外贸进出口自营权企业15家,累计进出口总额达到7650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1.36倍;出口创汇6262万美元。全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义煤集团成功上市,义马气化厂平稳运营。加强经济运行调控管理,国际金融危机期间较早实现企稳回升,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
五是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五年来,累计投入科技经费5259万元,实施地级以上科技项目20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市。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了外国语小学、东区中心小学、市一小改扩建,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作业费、学费全免,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建立了城乡一体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完成再就业培训5784人次,累计转移涉农劳动力16000人,新增城镇就业44307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年均人口出生率为4.3‰,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实施了市医院迁建和东区卫生院改造,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投资1200余万元,对公交车和出租车进行更新换代,客运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此外,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统计审计、粮油供销、邮政通讯、史志档案、人防武装等社会事业均实现了新的发展。
六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新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群众工作经验得到了国家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在全国全省得到推广。预计到2010年底,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00元,比2005年净增7000元;涉农社区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00元,比2005年净增3100元,改善民生的资金投入增长速度超过了财政收入增幅。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失业保险覆盖率达76%以上,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61%。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城乡统筹,低保对象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5.11%,低保标准由“十五”末的130元提高到21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50%,全市孤儿全部享受到低保全额救助,率先对城乡无丧葬补贴居民发放丧葬补助。开工建设廉租住房640套32000平方米,为困难家庭发放住房补贴280万元,基本完成了棚户区改造和煤矿沉陷区治理任务,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矿工住房问题。切实加强对小煤矿、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关键行业的安全监管,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狠抓了科技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市治安环境良好,公众安全感指数居全省前列。
七是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两转两提”和“创先争优”等活动,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全体公务员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行为,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对2009年底以前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府文件进行清理,取消行政审批许可事项125项,保留行政审批许可事项223项、规范性文件99件。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反腐倡廉工作责任制,政府廉政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切实加大纠风力度,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做法和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被推荐为国务院纠风办工作联系点。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五年来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621件。建立了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长效机制,2009年以来坚持每年办好民生改善“十件实事”,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和拥护,被评为“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中小城市”。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五年,是义马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是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民生显著改善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政府工作要始终坚持突出第一要务,强化发展意识;要始终坚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凝聚发展合力;要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要始终坚持主动融入大局,找准发展定位;要始终坚持为民惠民利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和深化。
各位代表,在看到“十一五”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高端产业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机制、土地、环保等要素制约仍比较明显,节能减排任务繁重;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土地有序流转规模不大,涉农居民增收渠道仍比较单一;四是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个别部门和干部作风不实,执行力不强,政风行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十二五”时期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们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综观今后的发展形势,既面临机遇,也面对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我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市获得更多的外部资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三是随着中原经济区布局和黄河金三角综合试验区的全面展开,有利于我市能源、基础设施和原材料工业加快发展。四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市打造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的干部队伍,形成了一个议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有利于我市在一个较高和较好的起点上加快发展。这些有利条件和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增创发展优势,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新时期对义马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及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的科学判断,综合考虑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争做中原经济区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试验区中的“转型发展先行区、生态宜居示范区、全面小康样板区”的总体定位,突出抓好“产业升级、城乡一体、生态建设、民生改善”四项工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义马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富裕、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市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5%;“十二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十一五”翻一番,年均增长15%。
开放带动更具活力:“十二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
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0%;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5%;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
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年均增长13%;涉农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00元,年均增长13%。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到201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3.5%,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次,累计转移农业劳动力2.5万人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5%,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20天。
各位代表,实现以上目标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加快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我市比较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传统思维方式和常规模式,做大做强优势工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提高集聚辐射能力。
二是转型升级原则。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接续产业、非煤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信息、金融、物流、娱乐等现代服务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之路。
三是统筹兼顾原则。正确处理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道路,实现城乡一体、区域协调、统筹发展。
四是创新驱动原则。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合理集聚调配资源要素,全方位大视角融入多区域开发合作,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努力建设创新型特色城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五是包容性增长原则。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完善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是民生为本原则。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探索建立保障民生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凝心聚力。
三、2011年预期目标和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年、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年、招商引资突破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的要求部署,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亿元,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18亿元,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3亿元,增长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20元,增长10%;涉农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30元,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
围绕上述预期目标,2011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提升工业经济实力
牢牢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机遇,加快实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项目工作的强力突破推动经济的跨越发展。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落实责任化,把经济发展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通过项目的强力实施,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在建项目上,1000万标方煤制气年底前达到试生产条件,30 万吨醋酸10月份投产,3000万套锂离子电芯一期工程7月份投产,9万吨1,4-丁二醇一期、5万吨焦油加氢改质、90万吨洗煤厂、20万吨清洁燃料等项目年底前建成投产。新上项目上,10万吨铬盐一期3万吨、50万吨清洁燃料、10万吨液态二氧化碳一期3万吨等项目上半年开工建设,2×30万吨乙二醇下半年开工建设。全力做好1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20万吨醋酸酯、10万吨聚碳酸酯、80万吨烯烃、20万吨醋酸乙烯、1万吨可降解塑料等项目的前期工作。重点支持义煤集团、气化厂、开祥化工、东方希望锦江电厂、环保电力等企业集团拉长产品链条,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完善产业园区功能。围绕“打造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推进基地、节能减排的实践基地、科技创新的先导基地”目标,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主动把我市的产业集聚区建设融入省、三门峡市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搞好建成区环境综合整治,尽快完成新建区主干道纬二路二期建设,及早开工经一路、经五路、经七路、纬一路,使新建区路网尽快显现成型。全面启动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供水工程延伸和排水管网建设,加快新建区11万伏变电站及输配线路和第二污水处理厂进度,建成一批标准厂房,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内交通、供电、供水、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尽快完成产业集聚区附近村庄搬迁,确保入驻项目顺利实施。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引进一批成熟技术,落地一批重大煤化工项目,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咨询队伍,出台鼓励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创新、人人支持创新、人人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再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以科技大厦为依托,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实验室和中试孵化器,设立与我市高新技术发展相配套的产品技术检验中心,启动建设全国首家铬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全方位服务。积极引导蓝星集团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转型提升,重视专利、科技成果的申请、开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专家服务中心作用,不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二)以招商引资为引擎,构建开放崭新格局
把2011年确定为“全民招商年”,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再引进一批大财团、大企业、大项目,形成“以开放促招商,以招商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力实施全民招商。认真落实“一个意见两个办法”,进一步强化谈“大”、盯“新”、促“高”、引“优”意识,围绕二、三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中介招商、顾问招商、以商招商和网络招商等,在全市上下营造千方百计谈项目、千辛万苦跑项目、千军万马上项目的浓厚氛围,着力突破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拉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积极扶持培育出口创汇企业,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高经济外向度。
继续强化专业招商。各招商分局要加强对专业招商人员的业务培训,广州、上海、深圳、青岛、厦门等地招商引资工作站要紧紧抓住“南资北移”的有利时机,密切关注“长三角”、“珠三角”、闽浙地区等发达区域战略调整和投资动向,主动出击,广泛联系,加强沟通,重点围绕煤化工产业、三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搞好包装推介,加强洽谈运作,引进一批财团,落地一批企业。积极引导项目向煤化工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园摆放,形成主导产业集群,实现重点项目集聚。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可”的原则,从准入条件、用地保障、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维权服务等多个方面,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完善和落实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兴起全民创业热潮。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规范各担保公司经营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担保难、贷款难问题。继续实施加压驱动,各经济主管部门和办事处新引进的民营经济项目,上半年要开工建设,年底前建成投产。
(三)以优化环境为重点,提高服务发展水平
强化“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意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搞好企业服务,建立经济运行协调机制,提高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服务就是责任,效率就是效益”的理念,积极为投资者创造更加顺心的政策环境、更加安心的法制环境、更加开心的服务环境、更加舒心的人文环境。建立项目服务公示制、项目立项联审联批制、项目手续限时办结制,所有引进的项目投资方只负责建设和生产,相关手续全部由招商引资主体单位包办、代办并限时办结。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收取制度,坚决制止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严厉打击各种恶意干扰、阻挠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行为,确保投资商轻装上阵,放心经营,形成投资“洼地”效应。
全力搞好协调服务。完善领导分包和部门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储备、储备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达产。成立项目发展督查组,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和定期考核制度,对项目的落地情况、建设情况、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全程跟踪督查,及时解决问题,排除障碍,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抓住义煤集团成功上市、气化厂扩大经营的有利时机,出台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全方位搞好协调服务,不断壮大国有企业规模,夯实我市发展的基础。
(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培育壮大第三产业
大力实施商贸兴市战略,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人气、激活商气,改善环境、促进消费,力促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着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以连霍高速公路改扩建为契机,依托310国道、陇海铁路和各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1至2个物流市场,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的商贸流通体系,促进以煤炭物流和煤化工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科学规划商业网点,改造提升现有商场超市、购物中心,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提高城市商业水平。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落实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摩托车下乡政策,全面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拉动居民消费。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深入推进银杏路、快速通道、石河两岸、310国道商业开发,建成三十里铺汽车修配中心,完成商贸大厦主体工程,开工建设新鸿泰购物广场、狂澜家居建材城、河滨信托大厦,加快引进知名商业品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繁荣城市经济。积极培育和发展网络服务业,继续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广告传媒服务业,建设完善体育休闲设施,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培育壮大公共服务、社区服务和家政服务业等社区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层次和水平。依托鸿庆寺、清风山、银杏化石等现有文化古迹和自然资源,规划发展文化游、休闲游、工业游,打造沿黄河文化旅游线路上的新亮点。
(五)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加快城市转型步伐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重点培育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电子电器和金融证券企业,大力推广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强力推进以产业、行业、企业升级改造为重点的结构体系调整。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引导居民自觉养成节约、环保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严格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运用环境倒逼机制,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把培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产业和企业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加大落后产能关停取缔力度,确保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鼓励支持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培育一批新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进一步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大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监管整治,改造提升刚玉企业,取缔市区内燃煤锅炉,加强对不在规划区内的储煤场、养殖企业的治理整顿,确保境内河流出境断面达到四类水体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5%以上。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按照“控制总量、保障重点、盘活存量、优化结构、集约利用”的原则,积极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对新上项目严格落实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对在建项目,严格土地批后核查制度,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依法收回闲置、超占土地,确保把有限的土地指标用在最关键最需要的项目上。大力开发整理废弃闲置地,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保障经济用地需求。
(六)以“四城联创”为载体,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按照建设“生态宜居示范区”要求,我市提出了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目标,这一目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主旋律。
完善设施健全城市功能。按照“一主一副多组团”(一主为中心城区,一副为东部城区,多组团为煤化工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工地老城区、常村煤矿及生活区、千秋煤矿及生活区、跃进煤矿及生活区等组团)城市格局,围绕“四城联创”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修编,对全市的产业集聚区、生态区、农业区、生活区、商业区进行合理定位,确保城乡规划建设始终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把“一河两路”(一河指石河,两路指千秋路、人民路)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工程,打造城市内河景观,加快千秋路人行道、停车位、花坛建设进度,全面改变人民路脏、乱、差局面。完成银东路、东风南路建设工程,突出抓好石河大桥、天山路、嵩山路、千符路、和平路、富民路等城市道路建设,构建城市路网框架体系,实现城市主干道南北贯通、东西连接。进一步完善生态体育公园设施,尽快启动体育馆建设,再建一批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同步实施千秋路热力和供水管网改造,完成城北供水管网改扩建,逐步健全城市功能。加快推进美景瑞园、国际观澜城和永乐大厦建设,再开工一批高层住宅小区,打造城区高层建筑群。
强化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大力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经营、市容市貌、车站周边等专项整治,进一步拓宽管理区域,健全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消除乱停车辆、乱摆摊点、乱涂广告、乱倒垃圾等不良现象,努力塑造“净、畅、宁、雅”的城市新形象。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坚持拆违造绿、拆墙透绿、庭院补绿、建园添绿、见缝插绿,大力开展植绿护绿,建成一批绿色长廊,打造城市生态屏障,全市所有道路绿化普及率要达到100%,全年完成造林任务8386亩。全面完成公交车和出租车更新换代,规范客运行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加快集中居住推进城乡一体。积极探索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已经实现集中居住的居民安居乐业。及时落实兑现城乡一体化各项优惠配套政策,加快在建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河口、湾子、苗元、南河、三十里铺等社区上半年要达到入住条件,8月底前实现居民搬迁入住。付村、石门、裴村等社区要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尽快启动,及早建成。同步搞好居民集中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和老村庄、老宅院治理开发,力争建成一个入住一个、搬迁一处治理一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不断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大农业技术、信息、金融、保险服务,鼓励涉农居民从事二、三产业,逐步改变其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居民增收。
(七)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繁荣社会各项事业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最重要体现,认真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就业创业富民。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加大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力度,加强对失业人员、涉农社区劳动力、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现各类人员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全年实现引导性培训2000人次,城镇居民技能培训1700人次。加强创业培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形成场地扶持、税收奖励、小额担保贷款等综合政策体系,发挥创业拉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7000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2400人,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1000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社会保障安民。扎实推进市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东区卫生院改扩建,稳步提高全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简化报销程序,方便居民就医。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达到85%以上,及时为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以创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为契机,建成东区中心小学,加快市一小改扩建,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协调发展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完善涉农社区文化阵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支持妇女儿童和老干部工作,改造老干部活动中心,开工建设综合档案馆。完成廉租住房二期工程建设,年底前达到入住条件。扎实做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不断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
扶贫解困惠民。进一步规范低保制度,确保人均月补差不低于145元,实现应保尽保。建立临时救助机制,开工建设集养老、救助、孤儿抚养和救灾物资储备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能力和标准,逐步扩大救助范围和总量,构筑多层次、广覆盖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散居孤儿救助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00元,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不低于50%。认真落实殡葬改革政策,大力倡导厚养薄葬,进一步减轻居民殡葬负担。开工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扎实做好残疾人培训工作。
(八)以社会管理为抓手,扎实推进和谐建设
按照“深化提高、创新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做实做细做深群众工作,着力减少社会矛盾,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继续深化群众工作。围绕探索创新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稳定工作这一主题,进一步提升群众工作理念、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抓好基层群众工作网络组织和队伍建设,使基层群众工作组织真正成为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解决问题的前沿阵地。扎实开展“群众工作日”活动,认真落实“交友帮扶”制度,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贴近群众,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群众利益听证评估机制,使群众的合理诉求能够得到及时受理,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全面加强平安建设。围绕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目标,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和多发性犯罪,始终保持对“两抢一盗”、盗抢机动车、破坏电力通讯设施等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提升综合打击效能。加强公安基层站所建设,完善科技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实战水平,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防范网络,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
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意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强化跟踪督查,坚决防止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硬起手腕,果断施策,强力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彻底关停关死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杜绝违法违规生产行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消防、公共安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目标,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牢牢把握“四个重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打造有责、有信、有力、有效、有为政府。
坚持学习调研,建设务实政府。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市政府定期学习制度,加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技术、市场经济、财税金融、法律法规和社会管理等知识,使自身素质与形势变化相适应,工作能力与职责要求相适应。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评估等机制,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不断提高科学研判、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坚持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说到位、做到位,创造性地谋发展、抓机遇、解难题。
坚持高效履职,建设效能政府。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使机关运转更为规范协调、工作更加高效便民。牢固树立“注重结果、追求效果、多出成果”的理念,做到全面工作有规划、单项工作有计划,构建勤政、快捷、高效的执行体系。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点对点”地指导工作,“线对线”地解决问题,“面对面”地抓好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阳光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依法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行政运行规则,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加大纠风专项治理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面提升政风行风建设水平,树立政府公务人员勤政廉洁新形象。
坚持施政为民,建设服务政府。深入开展“两转两提”和“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在深化理论武装、贯彻群众路线、解决突出问题、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解难于民,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减会议、文件,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检查、评比,腾出更多的精力谋大事、抓落实。注重增收节支,杜绝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把更多财力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继续集中财力、物力,全力办好民生改善十件实事。
1、建设天山路、千符中路、富民路等城区道路,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2、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千秋路热力和供水管网改造。
3、实施石河蓄水改造工程,打造城市水域景观。
4、完成城北供水管网改扩建,解决银杏路以北连霍高速公路以南区域用水问题。
5、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改善涉农社区生产生活条件。
6、建成市第一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7、加快推进市医院迁建工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8、大力开展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完成造林任务8386亩,改善城乡环境。
9、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全面启动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
10、继续做好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覆盖率达85%以上。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机遇和希望召唤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脚踏实地,同心同德,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建设开放、富裕、和谐、幸福的新义马而努力奋斗!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