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林 牧

发布日期:2017-08-24 16:39     字体:

农业

【农业经济】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4% ,涉农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95元,较2012年增长10.5%。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315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1943万元。

【农业生产】夏秋粮食总产841.7万公斤。其中,夏粮(小麦)总产372.5万公斤,秋粮(玉米、大豆、红薯、谷子、杂豆等)469.2万公斤;集中连片发展林下种药500亩、朝天椒1500亩;播种蔬菜8080亩、产量2158万公斤,栽培食用菌60万袋,产量61万公斤。实现农业生产灾年不减产、抗灾夺丰收的目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蔬菜农药残留样品检测516份,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99.6%,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完成采集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标准土样19个。

【良种补贴政策】玉米良种补贴面积1.38万亩,补贴资金13.75万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1.54万亩,补贴资金15.38万元。

【农情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发布各类农情信息,及时完成农情信息的收集和上报工作,报表得分201分,文字的分412分。

【测土配方施肥】采集化验土样240个。完成小麦田间校正试验、玉米田间校正试验、蔬菜田间混合试验。

【农村能源建设】示范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台,每台补贴500元。

【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三门峡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组建农业产业化集群2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个,分别是河南新大牧业和义新养殖公司。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义马市农技推广区域站建设项目。投资36万元,新建业务用房367.72平方米,为开展农技推广服务提供了必要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手段,全面提升了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水平。

【阳光工程】争取上级“阳光工程”专项培训资金10.5万元,培训群众250人,其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00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50人(农机操作员50人、蔬菜园艺工50人、畜禽养殖技术员50人)。(供稿  杨学凯)            

林业

【林业生产】完成营造林总任务1.44万亩,占任务的108.3%;其中完成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特色经济林500亩,造林补贴试点3000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845亩,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281亩,山区营造林工程8263亩(主要为补植补造)。四旁植树45万株,义务植树5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7%,林业育苗300亩。森林抚育和改造完成520亩。国家退耕还林工作5月份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检查验收。省级造林工作6月中旬通过省林业厅的核查验收。

【森林防火】出台8项措施强化森林防火工作。一是严格封山,戒严期禁止一切人员、车辆进山,派专人24小时把守山口。二是加强扑火力量。组建民兵预备役、办事处、社区等专业扑火队21支,每支20至30人。三是强化巡逻检查。涉农办事处、农林、森林公安及护林员昼夜不间断巡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四是广泛宣传。张贴三门峡市政府森林防火紧急通告500份,印发防火知识明白纸1万余份,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台、手机报、《今日义马》等媒体高频次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五是强化责任落实。山头林区责任到人。建立涉农办干部、社区干部、驻林区护林员三位一体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在市防火办备案。六是完善扑救机制。明确规定一旦发现火情,乡村干部、距火点最近的扑火队队员及森林公安值班人员20分钟之内必须赶到现场,涉农办事处主任及农林和农机局长必需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指挥。七是加强督查。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牵头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跟踪督查,市直两个专门督查组督查指导,确保三个层次督查到位。八是经费保障。市财政下拨森林防火专项经费25万元,备足各种防火扑火仪器设备。另外,要求涉农办事处主任每日以短信形式向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报告辖区森林防火措施落实及火情扑救情况。在政府分管领导、涉农部门及涉农办事处全体干部职工不折不扣地落实这八项措施的情况下,义马市的森林防火工作扎实有效,辖区内全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森林公安工作】相继开展了“春雷行动”和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等一系列严打整治活动。共办结各类涉林违法案件96起。其中林业行政案件 65起,处罚61人,罚款8万余元;治安案件30 起,处罚30人;火灾刑事案件2起,办结1起,犯罪嫌疑人张某被法院判处缓刑。案件综合查处率为99%。处理涉林报警警情124起,其中调处涉林纠纷18起,森林火灾警情31起,民警参与扑火31起,接报处理涉林案件75起。执法办案量化考评月评分在全省108个县级森林公安局中排名前10名1次,前30名2次。(供稿  侯科峰)

畜牧业

【畜牧业生产】畜禽饲养总量达65万头(只),肉蛋产量达5500吨,同比分别增长18%和4%。年出栏1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户)达64个,存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户)7个,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义马富凯养殖场、富达养殖场、钰隆养殖场、泰山水科壮猪场等先后进行了标准化改扩建,有力地推动了义马市生猪养殖标准化建设进程。新建规模养羊场4个,总存栏达1500只以上。同时小型养殖户迅速增加,部分养羊户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义马市的羊存栏由2012年的1000余只发展到2013年3000余只,养羊业已成为义马市新的养殖产业。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购进禽流感疫苗10万毫升、新流二联2万羽、猪瘟疫苗10万头份、口蹄疫疫苗15万毫升、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8万头份,按照疫苗免疫方法和剂量,对应免畜禽进行普免普防,各种强制免疫疫病应免率达100%,常年免疫密度维持在90%以上,有效地控制了畜禽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动物卫生监督】投资3.8万元,于2013年4月建设了义马市动物检疫报检中心,抽调3人专门负责全市的动物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加强畜产品及饲料、兽药等产品的质量监管及畜牧业生产资料市场的打假整治,重点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兽药、饲料和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全年“瘦肉精”检出率为零。以落实《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条例》等配套法规为重点,以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强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巩固和完善屠宰检疫、市场检疫检验和化验室检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检,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调运检疫率、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产地检疫率和市场检疫率均达98%以上。全年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项目建设】实施完成并通过验收上级财政支持项目3个。分别为义马市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义马市钰隆养殖场生猪标准化创建项目、义马市花园鑫源牧场菜篮子工程项目。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共计110万元。争取并已得到上级批复的财政资金补助项目2个。分别为义马市凤凰山明志家庭农场“肉羊良种引进繁育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义马市鼎立农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的河南省2013年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补助资金项目,共批复补助资金100万元。已通过立项审批的财政支持项目1个,为义马市泰山水科壮猪场改扩建项目,该项目申请国家补助资金40万元。完成企业自筹资金建设项目1个,即河南新大牧业种猪人工授精研究与推广中心,其建设地点位于新区办事处梁沟社区,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公猪饲养站、后备公猪驯化站和公猪精液研究处理中心等。(供稿  李建峰)

农村经济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为涉农社区申报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个,全部为社区道路建设项目,总投资151.91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51.57万元,筹资筹劳92.45万元,村民集体投入5.33万元,社会捐赠2.56万元,受益人口0.61万人。

【减轻农民负担】加强涉农居民负担监督检查,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利农政策,印发农民负担监督卡1.3万份,发放惠农支农资金2174.62万元。其中,为养殖场户兑付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13.21万元,兑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费5.8万元,落实退耕还林补贴资金344万元,兑付公益林补偿资金18.13万元,兑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太阳能热水器项目补贴资金10万元,争取发放小麦“一喷三防”财政补贴资金7万元、阳光工程培训资金10.5万元、一事一议奖补资金51.57万元,发放计生奖励资金164.09万元、贫困学生补贴11.63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55万元、大病医疗补助510万元,补助低保、五保资金691.58万元,兑付种粮直补、综合直补资金234.56万元。

【农村土地流转】2013年新增流转面积5020亩。对2011—2012年度农村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及2012年度新增流转面积进行复核验收,市政府发放农村土地流转补贴资金129.25万元。为强化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土地流转争议仲裁庭、调解室、档案室、受理室等“一庭三室建设”通过三门峡市验收。(供稿  焦迎军李跃峰  郭润)

水利                                            

  2013年,义马市共向上级争取水利项目建设资金8105万元,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22项,包括涧河霍村段治理工程、苗沟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农田灌溉工程等;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00亩、节水灌溉面积1800亩、旱涝保收田800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2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改造1000亩;完成供水总量为1100万吨,实现水费收入3000万元; 2013年5月,义马市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工作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组的评审验收,成为河南省首个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投资260万元,完成了苗元机井配套工程、石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及二十里铺涧河提灌工程。新增(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00亩、节水灌溉面积1800亩、旱涝保收田800亩,完成小流域治理12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改造1000亩;分别占全年任务的120%、180%、160%、120%、125%,连续五年被三门峡市政府授予“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获杯县(市)。

【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65万元,提前2个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共建成9处工程,解决了马庄、南河、苗元等5个居民集中居住区和石佛、付村、石门等8个村1.49万居民及0.4万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城市供水】一是投资810万元,完成了城市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千秋路供水管网改造提前40天完成施工任务;城北供水自动化设备安装已经完成;马庄工业园两座应急水源水站于5月份建成;马庄工业园区内经五路、经七路供水管道铺设工程已经竣工;嵩山路供水管道铺设工程已经完工。二是全年实现供水1100万吨,完成水费收入3000万元,保证了城乡居民生活及工业用水平稳、畅通。三是积极开发第三产业,安装公司实现收入80万元,利润50万元;纯净水厂实现产值150万元,利润20万元。被河南省城镇供水协会评为“供水工作先进单位”。

【防汛抗旱】一是抓好防汛工程建设:总投资2330万元的涧河霍村段河道治理工程于9月20日开工,治理河道3.95公里,完成投资1520余万元,占工程量的70%;完成了茹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苗元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0%;除此之外,我市还多方筹措资金80万元,完成了石河石门段应急度汛工程建设。二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的方针,扎实开展防汛工作,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修订完善了4库1塘及两条河道的防汛预案,编制完成了义马市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织了规模、声势较大的防汛抢险演练,共出动防汛抢险队伍800余人,物资6000件(条),参与群众2600余人次。通过演练,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应急能力,确保了2013年全市安全度汛;抗旱保播工作,累计出动包括抗旱服务队在内的人力3500人次,设备75台套,开动提灌站、机电井等水利设施50余处,浇地5500亩。

【节约用水】一是坚持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目标,制定出台了《义马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义马市节水型企业(单位)定量考核标准》、《义马市节水型节水型学校考核标准》等统一的考核标准;二是坚持从基础抓起,组织开展了“节水示范点”创建活动,环保局、高速公路管理处、市医院、市直小学等机关、学校、企业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三是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对全市各企事业单位、饭店、宾馆、洗浴等用水大户分期分批下达了《义马市水利局关于申报2013年度各单位用水计划的通知》,与用户签订计划管理责任书,实行计划用水动态管理,对用水单位实行计划考核管理,实现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在全市形成了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的良好氛围。

【水土保持】一是创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工作结出硕果,2013年5月4日,水利部组织的专家组对我市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工作进行评审验收,专家组详细察看了义马市石河两岸水保示范工程、吴坡流域水保治理工程、北部山区生态治理项目等水土流失治理现场,认真听取汇报、观看专题片,严谨细致讨论和质询。经过现场察看、会议讨论与质询,专家团形成统一意见,认为义马市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通过在道路沿线建设绿色长廊、煤炭矿区实施生态修复、农田四周构建防护林网等措施,积极探索“一企一策治理一山一沟”、“政企联手治理荒山荒坡”等创新模式,成效显着,示范作用突出,准予通过评审,并建议将义马市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至此,义马市成为河南省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二是持续深化“政企联手治理荒山野沟”、“一企一策治理一山一沟”等生态修复模式,促进水土保持工作有特色、有成效,义马市的水土保持工作继续在全省、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二是完成了苗元流域水保综合治理、茹沟流域水保造林等一批水保工程项目,治理坡改梯面积1000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2平方公里。

【水政执法】强化执法能力,积极探索各部门综合执法的有效机制。共查处各类水事违法案件8起,有效维护了我市正常水事秩序;深挖潜力,广开费源,强化了煤矿疏干排水资源费征收工;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方位开展水法宣传活动,印发《义马市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对宣传活动进行周密部署通过邀请市长发表电视讲话、滚动播出宣传标语、在《义马报》刊登2期世界水日宣传专版、在鸿庆公园设置咨询台和组织宣传车队等方式在全市进行巡回宣传;组织开展了“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工作,印发了《义马市水利局行政执法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对行政执法依据、处罚裁量权进行了梳理,并装订成册;制作版面公开行政执法服务承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服务对象召开了行政执法民主评议会。被省水利厅、公安厅联合授予“水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供稿  董晓涛)

城乡一体化

【集中居住区建设】全市20个社区(包括狂口社区)开工建设了居民集中居住区,开工建设住宅楼170栋(其中已建成130栋,正在建设的40栋),建筑总面积达到65.26万平方米,已累计完成投资6.98亿元,可安置6343户集中居住区居民。2013年新开工住宅楼35栋,其中马岭14栋(8栋多层、6栋高层),狂口7栋,二十里铺6栋,千秋3栋,石佛3栋,梁沟1栋,河口1栋。有10个社区(千秋、礼召、廿铺、梁沟、郭庄、义马、金苑、苗元、锦城河湾、常村)的90栋住宅楼达到入住条件,已入住涉农居民2573户,入住率达62.5%,已经建成入住的梁沟、苗元、礼召、千秋、义马等社区基本达到“八通五化”标准,涉农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

【基础配套设施】集中居住区供水、供电、道路、通讯、闭路电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建成并具备入住条件的居民集中居住区均已通电、通水。供电方面,通过多次协调马庄社区的低压用电问题,电业局已经作出详细的规划和预算,正在做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2月中上旬可以完成施工。新建涉农集中居住区电力配套设施建设,由于相关政策的变化,正在积极与电业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出台更加合理的电力设施建设方案,彻底解决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的用电问题。道路方面,东区办事处毛沟片区经二路、经五路已投入使用,三纵两横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与交通部门协商,已经向上级申报新区办事处三十里铺社区内道路与主干道连接的项目,预计年底前项目可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复,并下达资金计划。通讯方面,有线电视、电话和宽带网已经随着各集中居住区居民入住同步开通入户。供暖供气方面,二十里铺社区一期工程、义马、苗元、锦城河湾和常村等社区的集中居住区均已建成供暖设施,苗元、三十里铺一期、常村社区已实现正常供暖。二十里铺一期、梁沟已经实现煤气正常供应。为了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均衡化,全面启动了市一小、外国语小学和实验小学的改扩建工程。随着工程的陆续竣工,其周边的三十里铺、裴村、郭庄、千秋、义马等社区的居民子女可以享受城乡统一的优质教育资源。东区中心小学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东区办事处各社区的居民子女也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所有新建的城乡一体化集中居住区,都同步建成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设立了“一厅六室”(服务大厅,群众工作室、远程教育室、综治警务室、医疗卫生室、居民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和物业管理中心,使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和城市中心社区一样的优质服务。

【土地流转】2013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970亩,累计达到1.4万亩。以土地流转为纽带,新培育集中连片流转规模经营面积100亩至500亩的示范点3个,家庭农场10家。当年新培育高效农业示范园区6个(凤凰山科技示范园、新大牧业循环农业示范园、清风山大樱桃基地、付村生态园、礼召高效农业示范园、大程山农林科技示范园),各类规模养殖场(户)达130个。新发展专业合作社3个。全市已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50家。合作社经营范围涉及蔬菜、畜牧、经济林、中药材、花卉和农机服务等多个产业。如“弘博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义马市礼达林业专业合作”、“义马市龙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均实现涉农居民和企业的双赢。完成涉农社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800人,转移就业1200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中村改造】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始终把综合发展规划作为启动城中村改造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目前,三十里铺社区一期、苗元社区一期已按照规划建成并开始入住。苗元、三十里铺、郭庄、裴村等4个社区结合本社区实际,已委托有资质的专门机构编制出社区城中村改造的综合发展规划,正在作进一步的修改完善。马岭社区按照有关要求正在做发展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老村拆迁】千秋社区老村已拆除100余户,拆迁总面积30余亩。二十里铺社区拆迁总户数达到193户,上石河村现已搬迁完毕,腾出土地305 亩。礼召社区搬迁总户数达到 108 户,腾出土地120 亩,王礼召已搬迁完毕。义马社区已拆迁310户,腾出土地90亩,截止目前,共拆除老村710户,腾出土地540亩。

【积极申报项目资金】一是召集相关部门和各涉农办事处召开专门会议,协调已争取的500万元城镇化引领资金的合理使用,积极推进项目实施,进一步促进集中居住区建设。二是积极汇总上报新型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共上报义马、苗元、马庄、河口、千秋、马岭、二十里铺、石门等8个社区的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17亿元。三是充分利用全国加快棚户区改造机遇,配合房管部门对各社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精心编制方案,积极申报项目,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供稿  陈伟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