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载: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7-08-24 14:26     字体:

(2014年1月22日)

张保军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三门峡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分析当前形势,回顾总结2013年全市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经济工作、党建工作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型城镇化工作。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先讲三个方面工作。

一、关于我市经济工作

去年以来,在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深入落实“半天工作法”,大力弘扬“四千精神”,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开拓了新的局面,为做好今年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扎实基础。总体上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发展的基础更牢。2013年,面对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强化经济运行保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16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涉农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0.5%。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并连续4年以稳步前移的态势,入围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二是发展的质量更高。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一“主抓手”,举全市之力推进千亿元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建设。2013年全市24个工业重点项目中,建成投产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5个,尤其是第四季度,40万吨二甲醚助剂等4个项目更是相继开工、压茬推进。在三门峡重点项目综合考评中,我市已连续4年位居第一。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我市煤化工行业却逆势上扬,增长势头强劲,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由7.7%提高到12.8%,其拉动经济增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为我市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去年全省产业集聚区观摩点评活动中,我市首次入围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三是发展的空间更广。在大力推进煤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的同时,坚持把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接续产业,作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又一动力。去年,先后在广东深圳、江苏昆山成功举办了义马市市情说明会,与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为推动我市新兴产业规模化提供了项目支撑、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在去年新开工的5个项目中,电子信息项目就占了3个,我市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连续3年被评为三门峡市对外开放工作优秀单位。四是发展的活力更强。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落实,去年我们先后制定实施了项目指挥长负责制、“半天工作法”和督查奖惩三项制度,扎实开展了“两抓两促”、“项目建设竞赛年”和“十杰人物”评选三项活动,并在工作推进中大力弘扬想千方百计、说千言万语、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通过这些制度和活动,凝聚了人心,强化了责任,转变了作风,提高了效率,我们也办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难事,办好了一批利民惠民的好事。我们这一做法,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河南电视台《新闻联播》、《聚焦中原》等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新华社、《河南日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大河网等主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我市的形象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志们,奋斗充满艰辛,经验更加珍贵。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四点深切体会:一是坚定信心才能赢得发展。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冲击,面对义煤集团与河南煤化战略重组的影响,全市上下坚定科学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的举措不松懈,在逆境中拼搏,在现实中探索,收获了一项项令人振奋的成绩。二是同心合力才能攻坚克难。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市四大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一切以大局为重、团结为重、发展为重,研究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解决问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困难前不回避、不退缩,在挑战中求发展、求作为,做到了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落实同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三是务实重干才能获得尊重。面对发展重任,各级干部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上石河拆迁、义马村搬迁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真正在岗位上锤炼了作风,在群众中赢得了尊重。四是改革创新才能激发活力。成立重点项目推进指挥部,创新实施项目指挥长负责制和“半天工作法”,更加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更加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选拔使用干部,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全市营造了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2014年,纵观内外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外部环境看,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将“稳中求进”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这预示着我国经济增速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随着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我国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央将会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指导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将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我市情况看,一方面,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我们已经在发展的道路上积蓄了较强后劲,我们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煤化工产业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更牢、质量更高、空间更广、活力更强。另一方面,我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经济总量偏小、土地资源紧张、环境压力较大的现实没有改变,我们的发展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发展任务依然繁重。

2014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三门峡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继续坚持项目指挥长负责制,持续推行“半天工作法”,在加快项目建设中推进持续发展,在坚持集约节约中推进集聚发展,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推进开放发展,在强化为民惠民中推进和谐发展,确保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继续领先,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在加快项目建设中推进持续发展。对于2014年经济工作的基调,中央提出的是“稳中求进”,省委提出的是“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促好、改中激活”,三门峡提出的是“求转、求进、求实”,这里面的共同点都有“求进”二字,这就说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虽然是我们的目标,但提高发展速度、增加经济总量依然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具体到我们义马,就是要继续抓好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工作制度,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要抓项目支撑。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近年来,我们的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们的实力之所以能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我市的民生保障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提标扩面,关键就在于我们先后上马了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建设千亿元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和百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的项目来作保障。尤其是我们的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目前规模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更需要有大的项目来支撑。在新的一年,我们必须下更大力气来抓项目建设,建成项目要抓运营,在建项目要抓速度,新上项目要抓推进,着力在全市形成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民生的良好氛围,确保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二要抓产业调整。今年,我们要继续围绕煤化工产业,在延链、补链上下功夫,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夯实其主导优势地位。依托义腾新能源、康平光电,积极培育和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做大规模、增强实力。依托城市建设,大力发展煤炭运输、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推动作用。同时,要突出“特、精、优”,积极发展生态高效、休闲观光农业,逐步形成符合实际、科学合理、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三要抓制度保障。在今年的项目建设中,我们要坚持项目指挥长负责制不动摇,对确定实施的重点项目分包到县级领导,一个项目只设一名指挥长。指挥长对项目负总责,要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格落实“半天工作法”,常驻项目一线,建立工作台账,全过程跟踪项目进展。要进一步完善督查奖惩制度,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强化督查的有效性,通过奖惩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工业领导小组要与各项目指挥长、责任单位签定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快速推进。督查部门要加大重点项目的督促检查,督查要动筋骨、有力度、见实效,对成效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在干部提拔使用上重点考虑、优先安排;对成效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经济处罚和组织调整,并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说明情况。

(二)在坚持集约节约中推进集聚发展。作为全省唯一以煤化工命名的产业集聚区,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建设,我们在项目承载力、产业集聚度等方面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去年也首次入围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但我们也应看到,在配套设施、平台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与全省其他先进集聚区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在打造千亿元煤化工产业集聚区的道路上,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一要吃透上级精神。在省委提出的“一个载体、三个体系”战略中,“一个载体”指的就是以产业集聚区为主的科学发展载体。省委对产业集聚区的基本要求是:做到产业集聚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规合一”;实现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有序转移“四集一转”;建立完善集聚、积累、服务、激励“四个机制”;抓好投融资、中小企业担保、土地开发整理“三个服务平台”,实现产城融合、互动发展。从目前来看,我们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年,我们要在吃透上级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省政府年度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举全市之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二要完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建设机制,加快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主干路网及绿化、供排水、供电设施建设,尽早开工建设110千伏变电站项目,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区的承载力。要加大新建区村庄的整体搬迁工作力度,集聚区管委会和东区办事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科学安排、认真组织,确保整体搬迁一次到位,为推进集聚区内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储备中心、投融资平台建设,为集聚区建设提供要素保障。各职能部门要立足本职,积极服务、主动服务、承诺服务,形成加快集聚区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要集约节约发展。坚持走“依托资源、超越资源”的发展之路,提高非煤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步摆脱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在煤化工产业上,支持气化厂、开祥化工、综能公司等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煤化工产业。在机械装备产业上,依托南车集团,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在新材料产业上,围绕义腾新能源,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膜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在电子信息产业上,依托康平导电玻璃、液晶显示模块等项目,逐步向产业终端发展,着力打造百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园。

(三)在深化改革创新中推进开放发展。开放的空间决定发展的空间,开放的水平决定发展的水平,必须以更实的举措、更活的方式、更大的力度,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一要抢抓改革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央也成立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可以说新一轮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对我们来说,机会是均等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只要看得准、行动快、做得好,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实现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结合我市发展实际,深入研究国家出台的政策措施,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努力争取更大支持,为义马持续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二要完善招商政策。围绕我市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以商招商重点,招商办等相关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招商工作意见等配套政策。要深入企业一线调查研究,掌握产业现有市场定位,了解产业下游发展方向,提高招商针对性,减少盲目性。要优化专业招商力量,强化专业招商人员的学习与培训,开展招商竞赛活动,提高专业招商队伍素质。要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细化目标、明确责任,推动全民招商深入开展。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理念,把辖区的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把辖区的项目当作自己的项目,进一步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效率,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立足本职,敢于担当,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召开联审联批会议,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服务。进一步深化企地合作,积极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做好上市筹备工作。坚决打击“吃、拿、卡、要”、“强买强卖、强装强卸”等扰乱发展环境的行为,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四)在强化为民惠民中推进和谐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的基本保障,改善民生是促进和谐的有效途径。要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基本、解难题、促和谐,让群众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一要保基本。就是保障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和发展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府主要是保基本,不要做过高过多的承诺,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社会救助、医疗救助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扎实推进“十件实事”,切实发挥好社会保障的“安全网”、“减震器”作用。

二要解难题。目前,我市的教育质量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还无法满足群众需求。我们要狠抓高中教育,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要建立起能够留住和吸引优质高中生源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潜心教学、甘于奉献的激励机制,争取在短期内扭转高中教育落后局面,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高中教育。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和师资配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更加重视现代职业教育。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管理,推行奖励、聘任、淘汰等激励约束制度。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强化教师培训,建设一支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要加大教育投入,确保教育资金主要用于教育教学,严控非教学性开支。

三要促和谐。完善提升义马群众工作经验,把群众工作的深化与“半天工作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为群众工作注入新思想、新内涵。工作实践中,坚决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要建立信访案件责任倒查机制,严格按照《群众工作问责办法》追究责任,确保我市信访总量明显下降,信访存量不断减少。以争创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为载体,按照注重源头、夯实基层的原则,扎实推进平安义马建设。深入开展办事处、社区、单位、企业“微平安”建设,以“微平安”支撑全市“大平安”。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个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关于新型城镇化工作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加快产业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发动全身”的引领带动作用。有数字证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增长1到1.5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就可带动2.5万元的消费;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市政设施,就可带动1.5亿元的投资。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最近相继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三门峡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深刻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为我们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我们义马市,作为全省7个城乡一体化试点市之一,在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已走过近10年的历程。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和先行模式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经过近10年的持续探索和不懈尝试,我们走出了一条独具义马特色的城镇化建设道路,得到了上级主要领导和主流媒体的充分肯定和高度关注。城镇化对义马来说,就是城乡一体化。我们义马市,依煤而建、因煤而兴,作为新兴的资源型城市,国土面积小、农村人口少、综合实力强,这是我们的特点,在2003年我市的城镇化率就达到了80%,这为我们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项工作,我们在2003年起步;2005年被确定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2007年在全省率先完成总体规划,并启动了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0个社区开工建设了集中居住区,累计完成投资6.98亿元,开工建设住宅楼170栋,有10个社区的90栋住宅楼达到入住条件,已入住涉农居民2500余户,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现在回头总结,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工作,从一开始走的就是统一规划、整体建设、集中居住的全域城市化道路,这是义马独特市情所决定的。我们的实践证明,推进城镇化,在极大改善涉农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有力的推动了我市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它是“一招求多效”的重要战略举措。义马面积小、人口少,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千亿元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动力、牵引力等支撑。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产城互动、城乡融合、“三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现在,只要我们紧紧抓住中央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一历史机遇,在巩固以往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方法,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域城市化,就一定能够建成产城互动、富裕和谐、生态宜居的美丽义马。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三门峡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把握“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城互动、城乡一体”的基本原则,坚持“小而精、绿而美”的建设理念,以全域城市化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为目标,以“一体两翼多组团”为布局,科学有序、稳步推进,着力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的全域城市化发展格局,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域城市化的基础是城镇化,依托是产业化,措施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社会治理、统筹城乡收入分配,目的是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网络化、全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域城区都市化、全域农村城市化、全域农民市民化和全域农业现代化。结合义马实际,我们要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把握好“新”。“新”,就是新型城镇化,在我们义马就是城乡一体化,就是全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全域城市化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高级阶段,而全域城市化则是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结果。我们提出的“一体两翼多组团”布局,是在全域城市化下的城市发展总体布局。其中,“一体”指的是中心城区;“两翼”指的是产业集聚区的建成区和发展区;“多组团”指的是毛沟生活区、东工地老城区、常村煤矿及生活区、千秋煤矿及生活区、跃进煤矿及生活区等组团。我们要把握现有政策机遇,发挥产业、人口优势,突破资源瓶颈,着力构建独具义马特色的全域城市化新格局。二是把握好“融”。“融”,就是融入、融合。全域城市化并不是“全面城市化”,目的也不是全部消除农村和涉农人口,而是城市和乡村融入、融合发展。一方面,涉农居民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就业技能,主动融入城市。另一方面,城市要为涉农居民提供保障和服务,融合、包容涉农居民,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是把握好“精”。“精”,就是在建设中把握“小而精、绿而美”的城市建设理念,突出义马特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扎实做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力争把每一项城市建设项目、集中居住项目、生态建设项目,都建成为我市的亮点工程和精品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形象与品位,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义马。四是把握好“效”。“效”,就是为民惠民。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在就业、低保、医疗、救助、教育、养老等方面,为涉农居民提供统一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涉农居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真正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文明与实惠,进而促进全体居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果。

就如何科学推进全域城市化,我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先,着力解决好“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产业支撑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全域城市化的源动力。只有产业兴盛,才能城市繁荣。

一要加快产业发展。要实现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软着陆”,实现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大跨越”,说到底还是要依靠经济发展的“硬实力”。这些年,我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煤化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涉农居民转移就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下一步,我们要以“千亿元煤化工产业集聚区”为目标,按照“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集中力量发展能源、煤化工、新材料、机械装备和电子信息五大产业,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着力实现产城互动发展。

二要拓宽就业渠道。产业发展是吸纳就业的主导力量,是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就必须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把促进就业作为涉农居民融入城市的前提条件,通过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其中,要把三产服务业作为就业的主渠道,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推进餐饮、休闲、购物等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同时,要积极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各项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开发公益岗位等方法,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居民充分就业。

三要加大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涉农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建立完善创业援助制度,通过发放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减免税费等办法,鼓励涉农劳动力自主创业。要立足涉农社区的资源环境,在有条件的社区,大力发展农家乐、水果采摘、休闲观光、特色种养殖等生态绿色农业,促进涉农居民持续增收。

(二)坚持多元持续、激发活力,着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去年,我市的城建项目为什么推进的那么快,一方面是我们加大了政府投入,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依托集聚区投融资平台、中小企业担保平台和市投资公司,融资近4亿元,极大缓解了财政压力,有力促进了城市建设。推进全域城市化,政府不能包打天下,也包打不了天下,我们要坚持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为全域城市化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要用好财政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全域城市化建设中“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到道路、水电、管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吸引和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区、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促进社会投资的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

二要吸收社会资本。在目前煤炭形势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市场上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在观望,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用足、用活相关政策,通过BT、BOT等灵活方式,鼓励、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综合体等领域建设中,提升全域城市化发展能力。

三要激发群众参与。在近几年的城乡一体化工作中,通过给予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群众主动参与集中居住区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在今后的居住区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顺应群众改善生活条件、追求幸福生活的迫切愿望,鼓励好、引导好群众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让群众共享全域城市化发展成果。

(三)坚持改革创新、集约节约,着力解决好“土地怎么用”的问题。土地是制约我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推进全域城市化,我们必须创新运作模式,深挖内部潜力,突出集约节约,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突破土地对城市发展的“瓶颈”制约。

一要创新制度。充分利用试点机遇,在发放“股权证”等以往好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探索老村房屋产权登记和抵押制度,促进老村宅基地、房屋等不动资产变为流动资本。按照公平合理、自愿有偿原则,逐步完善宅基地退出机制,对自愿放弃原有全部宅基地使用权的涉农居民,除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外,还要按其退出的面积,给予一定的补偿,从根本上保障涉农居民权益。

二要深挖潜力。目前,我市涉农社区的老村压地大约有1.4万亩,通过后续建设,可置换土地1万余亩,这也是我们义马今后发展的必要空间。今后,在充分保障涉农居民利益的前提下,我们要逐步加大老村拆迁力度,完善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制度,进一步盘活老村土地资源,在改善涉农居民生产生活的同时,为我市的全域城市化提供保障。

三要建好平台。目前,在国家严厉的土地控制政策下,我们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要切实加强土地储备中心建设,推行土地储备制度,盘活土地资源;突出集约节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一方面,要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力度,对闲散、闲置的土地,该收购的收购,该回收的回收,杜绝土地浪费。另一方面,要强化土地经营,在保障民生用地的前提下,优先把土地投放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中,切实做到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全域城市化的用地需求。

(四)坚持科学有序、生态宜居,着力解决好“城市怎么建”的问题。启动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进一步明确“小而精、绿而美”的城市定位,强化“小城市、大城建”的建设理念,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一要突出规划引领。目前,我市的城乡总体规划修编已接近尾声,即将通过人代会以法定形式确定下来,这也是我市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建设的“大纲”。今后,我们要依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依法推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全力抓好城市建设。要立足高端定位,进一步完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详规与控规,并做好总体规划与土地规划、产业规划等专业规划的衔接和配套。建设中,要严把审批关口,坚决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

二要突出科学有序。按照“一体两翼多组团”总体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完善集聚区建成区和发展区建设,有序推进毛沟、东工地、常村、跃进、千秋等组团建设。在中心城区建设上,大力开展“城市建设年”活动,加快推进特色商业区建设,启动我市高端城市综合体和生活区建设,打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形象。在集聚区建设上,完善发展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集聚区的承载力,为全域城市化提供强力的产业支撑。在多组团建设上,按照全域城市化的总体布局,科学有序、稳步推进组团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要加快集中居住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对已建成的居住区,在提高入住率的基础上,要加大老村拆迁力度,为全域城市化提供保障。

三要突出生态保障。生态环境是生产力,是重大民生,也是长远大计。必须始终坚守生态环保的底线,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着力建设“美丽义马”。要突出生态建设项目化,依托河道治理、公园改造等城建项目,开展城市绿化、美化、亮化等活动,打造绿色精品工程,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园、林业生态建设等农林项目,发展生态种植,建设森林公园,着力打造我市生态后花园。以完善涉农社区基础设施为中心,以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着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围绕集聚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等工业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园区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废弃物,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对资源的吃干、榨净、再利用,促进循环发展。

(五)坚持为民惠民、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好“城市怎么管”的问题。全域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全域城市化。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涉农居民,在我们这个城市中,都能享受到同样的社会保障;同一个人无论是在城区居住,还是在社区居住,都能得到同样的公共服务,这是我们全域城市化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管理城市、治理社会的根本和关键。

一要强化社会保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要做好失地涉农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工作。建立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实现市、办事处、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不断提高低保补助、五保供养水平,切实增强群众在全域城市化中的归属感。

二要发展社会事业。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理念,保证科教、文化、卫生、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支出,稳步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当前,要把住房、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好城乡贫困家庭的居住问题,让他们住有所居、安居乐业。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要加强社会治理。依托“四城联创”这一载体,动员全市群众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中。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整治“两违”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城市正常秩序,着力改善城市形象。加大社会治理力度,加强技防、人防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平安义马建设,全面构建社会安全体系,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三、关于党的建设工作

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切实用好“一个抓手”,强化“四大保障”,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

用好一个抓手:就是用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抓手。目前,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尾声,第二批活动即将在市县层面展开。前天,中央已经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就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作了总结,并对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习总书记的讲话,是我们开展好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纲领。对此次活动,我们思想上要重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中央的总体部署,也是群众的迫切要求。从现在起,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提前进入角色,扎实做好准备。组织上要严密。组织部门要牵头成立专门的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把握好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行动上要自觉。要自觉把这次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主动查找、自觉纠正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范围上要广泛。这次活动,四大班子成员要参与,各局委班子要参与,一般党员干部包括社区“三委”干部也要参与,要迅速在全市掀起活动高潮,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强化四大保障:

一要强化思想政治保障。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守立场,明辨是非,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贯彻,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要进一步加强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针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新形势,切实增强做好舆论宣传工作的能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制度,充分发挥清风论坛、专家辅导等平台作用,把自学与集中学、专题研讨与交流体会、潜心读书与思考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深化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

二要强化组织队伍保障。要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引导班子成员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纪律,建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执行有力、纪律严明的领导班子。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更加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选拔干部,更加注重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信访稳定等基层一线锻炼使用干部,引导干部在基层奉献、在一线建功,着力形成重基层、重一线、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要抓好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做好社区“三委”班子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班子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打造一支政治成熟、素质过硬、执行有力、服务有方的基层社区干部队伍,切实发挥其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作用。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崤函人才计划”,根据我市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专门技术人才,积极落实好有关人才政策,营造爱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

三要强化作风纪律保障。全面践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实施意见,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倡树新风正气。要树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分包项目、联系社区制度,深入践行“半天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了解情况、促进落实的过程,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过程。要树求真务实之风。会议能精简的就精简,能合并的就合并,开会要多谈问题,少讲成绩,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做到情况明、数字准、责任清、工作实。要树勤政为民之风。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让利,真正让基层、让群众得到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要树艰苦奋斗之风。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严控制公务出差(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经费开支,确保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落到实处。

四要强化廉洁自律保障。要筑牢反腐防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要强化监督约束。建立完善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干部使用等重点领域的监督,切实做到阳光作业。加大案件查办力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要加强廉洁自律。继续加强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公仆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推行全域城市化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克难奋进,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科学推进全域城市化,努力开创义马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