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年3月3日在义马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隽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也是我们自身发展困难重重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大力配合努力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三门峡市各项要求部署,深入实施“四大一高”,全面加快“一高两化”,积极建设“两区一园”,在改革创新发展中增动力、激活力、聚能力,在转型升级提升中重质量、赶速度、见效益,在协调发展改善中固生态、惠民生、强保障,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4.8亿元,增长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2.55亿元,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21.3亿元,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3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4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2351元,增长8.9%;涉农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2631元,增长11.8%。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中提质增效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总抓手,按照“新上项目抓落地、抓开工,续建项目抓质量、抓进度,前期项目抓储备、抓入库”的思路,积极打造义马经济“升级版”。全年实施工业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达170亿元。开祥化工甲醇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4亿元;南车智能掘进机等8个项目列入三门峡市“四大一高”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9.5亿元,增长3.4%;煤化工行业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3.1%;原煤行业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下降到39%。新上项目中,总投资38.4亿元的甲醇产品结构调整项目气化装置全部建成,总投资12.5亿元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总投资4.9亿元的二甲醚助剂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总投资2.68亿元的标准化厂房项目2栋车间已封顶,总投资2.6亿元的微型电动车项目开始试生产。续建项目中,总投资1.22亿元的气化厂技改和义煤综能气化炉工艺完善项目扎实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康平导电玻璃项目二期设备已订购,总投资7500万元的煤化工产品储运项目建成投运,总投资1.2亿元的太阳能无线红外对射报警系统项目车间主体框架完工。前期项目中,义马环保电力有限公司股权收购全面完成,义煤煤生化年产2万吨甲醇蛋白及附属产品项目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二期、三期有序推进,总投资70亿元的华润电力热电联产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同时,高度关注义煤集团、豫西化工、南车重装、中国蓝星等企业改革发展,不断加大服务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义腾新能源完成战略重组顺利上市,开祥化工商标成功注册并被确定为2014年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南车重型装备公司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在三门峡市“四大一高”重点项目评比中我市连续五年名列前茅。
特色农业效益提升。坚持“保产量、出精品、见特色”的思路,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全年粮食产量达822.7万公斤,肉、蛋产量达580万公斤,畜禽饲养量达66.5万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2%。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121万元。建成了以新大牧业为龙头的生产规模全省最大、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的省级种猪繁育产业化集群,高效农业示范园达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2家,家庭农场达16家,流转土地3400亩,发展连片林下种药3000亩。
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特色商业区一期工程主体完成45%,香山市场拆迁完成1.5万平方米,商务大厦建成并投入使用,客都购物广场、大昌电器商行、乐购百货、德克士等已全面入驻并顺利试营业。在全省116个特色商业区综合评价中,我市名列第21位,获省政府奖励500万元。企业登记户数比去年增加30%,个体工商户比去年增加26%。全年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10%,占GDP比重达15.7%,较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二、着力强化产业集聚,在开放创新中后劲十足
产业集聚区实现新发展。编制了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区内道路、管网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滨河南路已具备通车条件,纬二路二期亮化工程已完成,经五路、经七路供水管网竣工投用。第一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全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4万吨,产业集聚区内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均达到100%。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土方工程已完成,主控楼已封顶。新建区搬迁居民440余户,收储、腾出可用土地1200余亩。产业集聚区全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65.8亿元,利税23.5亿元,再次入围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科技和人文优势,按照“前期考察、定向引进、规范运作、有效落地”的原则,坚持大员上前线,稳步推进节会招商、专业招商、对口招商、以商招商、奖惩招商和魅力招商,掌握有价值线索68个,重点跟踪线索23个。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7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35.2亿元。组织参加了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黄河旅游节、特博会等经贸活动和商业节会,共签约项目24个,签约金额150.3亿元。其中履约项目15个,履约率达65.2%;开工项目10个,开工率达43.4%;累计到位资金45.6亿元,资金到位率达32.2%。启动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第三届特博会期间成功举办了电子商务和电子信息产业论坛。
科技创新获得新突破。全年申报科技计划项目9个,争取科技资金871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达4家。先后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组建了博士流动站,充实了专业技术人才库,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铺就了“绿色通道”。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41.8亿元,增长11.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
三、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在统筹融合中提升形象
城市建管日趋规范。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待省政府批复后实施。继续做好重点地段街景规划和中心城区控规编制工作。按照“小而精、绿而美、秀而活”的城市定位和“先续建后新建、先民生后景观、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原则,全年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6个,总投资达37亿元。全线打通义渑快速通道义马段,开工建设天山北路,对香山街、和平路等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完成泰山路雨水管网、银杏路高压入地等工程,铺设供水管网1600米、供暖管网2800米、燃气管网3600米,全市垃圾中转站增加到12个,路灯完好率达95%以上。完成快速通道至高速路段石河治理,实施鸿庆公园改造,加快了盛世天骄、天河明珠、龙泽苑等高层住宅进度。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重点整治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摆摊点、乱倒垃圾等不良行为。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牢牢把握被列入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的机遇,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理念,确保涉农居民有固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和相应的文化素质,加快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进程,努力打造“一体两翼多组团”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全年续建、新建集中居住区住宅楼180栋,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涉农社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探索建立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等长效机制,社区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资金、政策、人力、物力扶持力度,先后为河口、石门两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争取资金2358万元,市财政配套1000余万元,梁沟、南河两个社区列入三门峡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投资500万元在全市20个涉农社区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17个社区达到“三无一规范”标准。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深入实施“蓝天工程行动计划”,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义马”。城市绿地率达35%,绿化覆盖率达40%。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00亩,开展小流域治理3平方公里,继续保持“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市)”称号,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开展涧河两岸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业污水治理,全面清理河道垃圾,沿岸工业企业污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出境断面水质不断改善。完成重点企业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和脱硝建设10台,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综合治理2家,淘汰黄标车500余辆,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08天。
四、着力改善民生民计,在务实为民中增进和谐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力办好民生改善“十件实事”,全年民生事业投入达9.8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3%。市直幼儿园完成扩建并投入使用,高招本科上线率达到49.5%,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评估验收。市医院迁建工程主体完工,新建、改建标准化社区卫生室8个,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持续深化人口计生优质服务,连续7年保持“国优”荣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石佛社区列入全省历史文化名村,我市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
社会保障坚强有力。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841.6万元,人均月补差达203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五保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370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400元,孤儿救助标准达到每人每月650元,均居全省前列。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住院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参合率达100%,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启动;丧葬补助标准提高到1450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96套,累计完成廉租房实物配租277户。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385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9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24万元。
社会管理规范有序。查处食品领域违法案件29起,启动了“政府放心早餐”工程,保障了广大群众饮食安全。强化社会治安管控,继续开展“警灯闪烁”等专项行动,现行命案破案率达100%,“三无小区”全部治理到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多层次、全方位消除安全隐患,无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升群众工作经验,扎实开展“为民解难务实信访深化年”活动,畅通信访渠道,加大司法援助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4.6%,信访形势明显好转。
五、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在改进作风中提高效能
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中央、省、三门峡市的部署和市委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三门峡市意见,严格执行“十条禁令”,坚决反对“四风”,转变作风,厉行节约,全市“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同比减少27.9%,节约资金2275万元。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广大群众的社会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件、政协委员提案88件,办复率、见面率和满意率均达100%。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务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年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5项,调整行政审批项目43项,取消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事项4项,机关效能不断提升。全面开展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严格控制机构编制,集中清理现有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加快形成科学、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和行政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廉政责任制,政府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国防教育、民兵武装、人民防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邮政通讯、民族宗教、统一战线、金融保险、史志档案、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各位代表,罗列成绩让我们提振精神、鼓舞士气,总结经验让我们充满信心、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无党派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企业集团,向长年战斗在基层一线的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义马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常态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企稳回升基础不足,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调整步伐不快,转型发展任重道远;土地、资源、资金约束加剧,废水、废气、废渣、废灰等“四废”问题较为突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持续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需要巩固完善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掩饰、不回避、不推诿,将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2015年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今年是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我们将积极把握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深入实施的难得机遇,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上来,清醒认识经济增速换档期的必然性、积累问题消化期的艰巨性、创新驱动发展期的长期性,在迎接新常态中培育新动力,在顺应新常态中谋求新作为,在融入新常态中拓展新空间,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根据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对全市工作的总体把握和要求部署,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三门峡市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主动迎接新常态、顺应新常态、融入新常态,保持定力,提升实力,增进动力,激发活力,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城乡统筹融合,更加注重惠民利民便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改善,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为实现“富民强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 1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涉农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2015年重点工作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提升经济实力
继续强化“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经济运行,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科学发展,抓项目建设就是抓对外形象”的意识,实施工业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达191.21亿元,其中新上项目8个、续建项目6个、前期项目9个。续建项目抓质量、抓进度。甲醇产品结构调整项目年底前完成脱盐水和污水装置建设,中亿重工重型起吊装备项目3月底建成试产,二甲醚助剂项目一期、液晶显示模块项目年底前建成试产;标准化厂房项目年底前建成厂房及检测中心。新上项目抓落地、抓开工。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项目一期投运,二期、三期尽快开工;义腾年产5000万平米电池隔膜项目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并开始调试;义煤综能硫磺回收装置项目年底前投入运行;苏瑞电子电容触控芯片及触控显示终端项目年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并开始调试;南车重装智能掘进机项目年底前完成样机研制及设备组装。前期项目抓储备、抓入库。稳步推进华润电力热电联产、义煤综能年产2万吨甲醇蛋白、气化厂气化炉工业化示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广泛征求各层各界人士意见建议,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着力谋划好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举措,为义马明天发展备足后劲。
二、打造义马经济“升级版”,优化产业结构
把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准确把握稳增长、调结构之间的平衡点和结合点,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一高两化”。依托综能公司、开祥化工、气化厂等重点企业,围绕甲醇、甲醇蛋白、1,4-丁二醇、PBT、醋酸等主导产品,再上马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项目,打造高端煤化工产业;依托康平光电、平晟科技、智馗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终端产业,把电子信息产业园打造成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主平台;依托南车集团,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依托天汇药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为经济转型注入新活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产品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帮助企业申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提升服务业水平。完成全市社区服务市场、蔬菜水果综合市场、小商品综合批零市场、装饰建材市场等专业市场整体规划布局。特色商业区项目一期年底前达到试营业水平,二期7月底前具备开工条件;香山市场下半年开始施工,年底前完成A区主体建设。鼓励千禧、鸿泰、乐购、客都等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或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网上交易,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工业设计、创意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服务业打造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做优特色农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重点支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建成500—1000亩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新增土地流转1000亩以上。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粮食产量保持在500万公斤以上。
三、搭建产业集聚“大平台”,打造投资“洼地”
围绕“千亿元”目标,按照“四集一转”要求,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努力将产业集聚区打造成我市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新亮点。继续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建立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外联通道和电网设施,提升快速通行和供电保障能力。全线打通经七路,建成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35千伏变电站。尽快完成马庄社区一期整体搬迁,启动马庄社区二期和南河社区张家南坡搬迁,加快推进城区服务功能向集聚区延伸。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深入研究全国、全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走势,充分发挥我市“煤化工”品牌优势,把握产业发展最新动态,及早启动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拉长产业链条。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一切为项目建设让路,一切为企业发展服务,一切为优化环境着想”的理念,继续推行人员派驻制,加强与义煤集团、豫西化工、南车重装、中国蓝星的沟通对接,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项目备案审批、环评审批、建设生产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优化信贷投向,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有效解决融资难题。
四、深化开放带动“总战略”,扩大招商引资
紧紧抓住“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黄河金三角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两区一园”建设,继续坚持“前期考察、定向引进、规范运作、有效落地”的原则,打好“节会招商、专业招商、对口招商、以商招商、奖惩招商、魅力招商”六张牌,不断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打好“节会招商牌”。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经贸活动和商业节会,精心筛选项目,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我市对外形象和影响力。打好“专业招商牌”。优化专业招商布局,提高专业招商水平,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聚焦大型企业和品牌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打好“对口招商牌”。围绕高科技、煤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的上下游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战略性新兴投资项目、关联配套项目及产业集群项目,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好“以商招商牌”。加强与境内大企业的沟通联系,再引进扶持一批中小企业在加工运输、配件制造、产品包装等方面开展产业配套协作服务,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中心,若干产品配套、分工协作,大、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产业集群。打好“奖惩招商牌”。让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在物质上得实惠、精神上受鼓励、政治上有待遇,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积极性。对于招商引资成绩较差的,要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惩戒。打好“魅力招商牌”。充分利用我市区位、交通、资源、人文等方面展现的魅力优势,积极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个人魅力资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有关领导坚持一线招商,深入到经济发达、产业集聚、转型发展条件好的区域和地区,采取人对人、点对点、项目对项目的精准招商,真正实现“魅力招商”,使商机无处不在。
五、打好生态环保“攻坚战”,改善人居环境
认真执行新《环境保护法》,进一步加大以法惩戒、以理劝戒、以情警戒力度,重点治理“四废”问题,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扎实开展涧河两岸和石河治理。围绕“一年有变化、两年出形象、三年见成效”的总体目标,按照“9+2”负责制,稳步推进涧河两岸和石河治理工程计划。重点实施石河桥至陇海铁路大桥段河道河床清理整治工程、千秋路至人民路段石河治理工程、石河两岸护坡道路工程、涧河10万平方米人工湿地等项目,打造水面生态景观,构建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T”字型景观长廊。不断提高大气质量。坚决淘汰黄标车,全面完成重点燃煤机组企业的脱硫除尘改造和脱硝建设,加大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力度,强化道路、物料堆场和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有效削减PM10和PM2.5浓度。持续改善涧河水质。开工建设污泥、粪便处置工程和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处置能力;加强对涧河两岸工业企业和畜禽养殖场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受铬污染物处置工作,适时启动土壤修复工程,保障环境安全。完成林业生态建设2.15万亩,加快“见缝插绿、成片织绿”步伐,构建“绿色屏障”。
六、构筑城乡一体“新格局”,促进深度融合
坚持“小而精、绿而美、秀而活”的发展定位,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完善功能为核心,统筹推进主城区和涉农社区发展,努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强化规划约束。尽快完成《义马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的报批工作,加快修编《义马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和涉农社区综合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全市交通、供排水、电力、通信、环保、供气、生态建设等重点专项规划,做好城乡结合部、涉农社区集中居住区及老矿区改造建设规划,合理划分工业区、生活区、行政区、生态区等主要功能区,确保城市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完善城市规划管理、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建设,以完善的制度保障各项规划的落实。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全面实施天山路、快速通道西段、香山南街、和平路等道路绿化,完成鸿庆公园改造,加快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步伐。改造振兴路,开工建设嵩山南路、银北Ⅱ路,做好310国道改线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加快高层住宅建设进度,全面提升城市品位。继续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增设停车位、公厕等便民服务设施,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保持打击私搭乱建的高压态势。加快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在建集中居住区住宅楼6月底前全部建成,年底前具备入住条件。完善集中居住区内及周边幼儿园、中小学校、医院、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确保涉农居民“愿意搬、搬得进、住得安”。按照“科学规划、建新拆旧、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老村拆迁和城中村改造步伐,为项目建设和城市发展腾出更多有效的可用土地。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加快推进河口、石门两个省级“美丽乡村”试点和梁沟、南河等三门峡市示范精品村建设,实施好石佛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以“三保三化”为重点,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涉农社区生产生活条件。
七、唱响民生改善“主旋律”,提升幸福指数
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持续发力”的原则,继续办好民生改善“十件实事”,确保全年用于民生改善的投入增速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完善保障手段。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底前建成社会福利中心,不断提高孤残儿童集中供养能力和养老服务水平。加大对涉农居民、残疾人、无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创业就业培训,全年新增就业4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0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深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做好第一批、实施第二批廉租房实物配租工作。发展社会事业。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确保全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稳步增长。大力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和城区学校扩容,投资1400万元对第二初级中学进行改扩建,推动义务教育向更高均衡水平发展,带动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推广校园足球,力争创建一批国家级示范学校。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年底前市医院迁建项目基本达到入驻条件,继续改建一批标准化涉农社区卫生室。完成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大力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史志年鉴、防震减灾等工作。优化公共服务。全面落实新修订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做好“单独二孩”申报受理、办理工作,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支持城市社区统筹整合资源,切实搞好社会管理。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做好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和第五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为全市70岁以上老人、优抚对象和残疾人提供免费乘坐公交服务。
八、筑牢安全稳定“防护墙”,强化平安建设
健全公共体系,创新工作方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狠抓安全生产。以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活动为抓手,健全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认真抓好煤炭、危险化学品、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学校等重点行业领域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安全管理,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应急演练,严防各类事故发生,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努力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完善食品制造、加工、流通、经营全流程监督检查制度,依法从严从重打击食品药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增设政府放心早餐网点20个以上。强化综合治理。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继续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基层法治建设水平。大力开展风险排查和预警防范,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确保信访稳定。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群众权益,扎实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活动,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表达合理诉求。大力推行“法定途径优先”,严厉打击缠访、闹访和非访,依法依规解决环境污染、农民工工资、征地拆迁补偿、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制等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和社会问题。
九、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强自身建设
进一步转变执政理念,创新施政方式,推进政府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从善政向善治转变,把发展重任扛在肩上,把为民谋利记在心上,用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快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阳光、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政府。坚持“三严三实”,持续改进作风。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把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三门峡市意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新业绩。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知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分析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公共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其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主动接受其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虚心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积极履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义务。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行政效能。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着力构建“责权清晰、运转高效”的政府职责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努力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深化财政改革,加强非税收入和国有资产管理,全面推行财务公开,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全面清理规范各类财税优惠政策,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坚持“一岗双责”,做到勤政廉政。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健全行政权力约束机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坚决治理懒政、庸政、怠政,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政监察和责任追究力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引导政府工作人员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提升工作能力,自觉做到“五个必须”,在干事创业中打造良好形象,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切实加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政府投资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公共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勤俭办一切事情,严控“三公”经费,把更多的财力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政府工作贵在实,重在干。我们将始终牢记,政府的作为担当是人民的期盼,政府的务实重干是党的要求,政府的清正无私是自身力量的源泉。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支持下,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执着的步伐,满怀豪情,充满激情,饱含亲情,谋事、干事、成事,为建设实干义马、效率义马、平安义马、魅力义马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2015年民生改善“十件实事”
一、热力管网延伸工程(香山街、千符路、龙山街北段);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善马岭、梁沟、义马、常村等8个社区群众的饮水条件);
三、300亩有机蔬菜基地建设;
四、社区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在梁沟、石门、礼召、马庄、霍村等10个社区建设标准化卫生室);
五、社会福利中心建设;
六、市区主干道规划设置停车位,加强公厕建设和管理;
七、70岁以上老人、优抚对象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
八、政府放心早餐工程(在全市主要道路、医院、学校、社区、商业街区规划设置政府放心早餐网点20个以上);
九、石河治理工程(千秋路同心桥至人民路石河桥段);
十、污泥、粪便协同厌氧消化处理处置工程。
注释
(1)“四大一高”: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
(2)“一高两化”: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3)“两区一园”: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和电子信息产业园。
(4)“贯标”:通常指贯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5)“三无一规范”: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堆放规范有序。
(6)“三无小区”:无责任单位、无治安防范措施、无组织管理的小区。
(7)“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8)“四集一转”: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农民向城镇转移。
(9)“四废”:废水、废气、废渣、废灰。
(10)“9+2”负责制:9个职能部门和2个涉农办事处共同推进。
(11)“三保三化”:保住房安全、保饮水安全、保用电安全和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
(12)“打非治违”: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行为。
(13)“两抢一盗”:抢劫、抢夺、盗窃(包括入室盗窃和盗窃机动车)等三类多发性侵财案件。
(14)“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5)“一岗双责”: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
(16)“五个必须”: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